趙偉國把兩家公司打包,成立了紫光展銳,搖身一變,排在高通和聯發科之後,成了全球第三大手機晶片公司。
業內很看好,第二年,英特爾就花了15億美元收購展銳20%的股權,這個估值比紫光當初的收購價溢價280%。
就在那一年,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成立了,對整個行業開啟了強力扶持模式,由於在展銳項目上的成功,紫光被挑選為大基金的發起人之一。
不久,大基金宣布,未來5年會給紫光集團總金額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支持;大基金髮起人國家開發銀行也和紫光集團達成了200億規模的合作意向。
方向明確了,資金到位了,趙偉國就放開手腳幹了。
這些錢還不夠,紫光進一步向銀行或者投資機構申請貸款、發行債券,還頻頻利用旗下的上市公司搞定增,換來更多的錢,開始一路買。
2015年,紫光集團花了25億美元,收購中國網絡設備及記憶體、伺服器巨頭」新華三」51%的股權;2016年斥資4836萬元控股上海宏茂微電子公司以布局半導體封測產業領域。
台灣是晶片重地,趙偉國自然不會放棄,他曾經風光來台,一邊批評台灣半導體不對大陸開放「死路一條」,一邊發豪語要買下台積電。
當時仗著資金豐厚,趙偉國發下豪語欲買聯發科、台積電,張忠謀還親自回他:「怕你買不起」。
這話還算輕的,郭台銘在就說了,他與清華紫光有合作過,趙偉國就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張忠謀是台積電董事長、一個世界半導體教父,怎麼能上來就問公司多少錢要賣?」、「不是你今天用錢就可以買的。」
收購大廠不行,那就自己開廠吧。
2016年3月份,紫光集團宣布投資240億美元在武漢建設存儲晶片項目;
2017年,紫光集團又在南京建設一個總投資30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
自此,紫光集團在武漢、成都、南京三大半導體製造基地計劃總投資超過700億美元。
趙偉國是開啟了all-in模式,全身心干晶片嗎?
好像也不是,事實上,市場什麼火,他就會投什麼。
比如,當新能源車成了香餑餑,紫光集團就投資威馬汽車。除此之外,趙偉國還鍾情炒股,在二級市場買了很多上市公司,成為他們的小股東。
這種干法很容易起規模、造業績。自2012年到2015年底,三年時間裡,紫光集團的資產從66.63億元,漲到了1000億元,翻了15倍。又過了5年,紫光集團的總資產達到了2966.49億元。
看起來是很不錯的。
可是吧,這些大手筆的投資,很多是靠發債或者找銀行借的,是有成本的,總負債也達到了2029億。
但是科技類的投資,很難短期就看到巨額收益。
最早收購的紫光展銳,並沒有實現規模盈利,三天兩頭說要上市,就是兌現不了。長江存儲還處於高投入期,不賺錢。只有新華三實現持續盈利,但是利潤不多,紫光收購股份所花費的25億美元短期很難退出。
其他很多資產也都是如此,買的時候花了巨資,卻賺不回來錢。
紫光不還錢,債權人可等不及了,搞不好對整個晶片行業都有巨大影響,於是,重整就成為紫光新的希望,趙偉國終於出局。
倒是在重整後,得益於疫情期間的晶片短缺問題,紫光系的上市公司晶片大賣,利潤大漲,紫光國微2021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42%。
不過,這跟趙偉國,也沒什麼關係了。
之前,人們只是認為趙偉國風格激進,幾千億的大錢,說花也就花了,隨著這次失聯,可能會有更多未知的信息浮出水面,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