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赫:美推晶片法案 中共晶片政策走向破產(圖)

作者:

2022年8月9日,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經拜登簽署生效,為美國國內半導體行業提供巨額資金的激勵措施,並資助科學研究。

晶片戰被稱為「中美戰略競爭第一硬仗」,當前中美晶片業政策景觀卻大異其趣。美國大張旗鼓重振晶片製造業,而中共忙著收拾亂象紛呈的晶片業爛攤子。

8月9日,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經拜登簽署生效。拜登將這部法案稱為「美國一個世代才有一次的投資」,並稱「未來的晶片產業將是美國製造」。「三十多年前,美國擁有晶片全球產量的40%。此後,我們的經濟支柱美國製造業被掏空,我們讓晶片製造走向海外。」「如今,這項法律將晶片(製造)帶回了美國。」

在政治極化的美國,《晶片與科學法》在國會通過體現了美國政界難得的共識。這部旨在提振美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力的新法(在晶片方面大約有520億美元的撥款),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政策之一,著眼於與中共的長期競爭。

VOA刊文指出,美國歷來強調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認為政府對私人市場的干預充其量是浪費,而且往往是破壞性的,但中共的兩個做法卻促使美國轉而扶植本國的戰略產業:第一,中共對晶片企業的巨額補貼(根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的估算,中共政府在2014—2030年通過現金補貼、優惠融資條件以及稅收減免的方式向中國國內晶片公司提供的資助將超過1500億美元);第二,中共日益增強在關鍵產業(例如稀土)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在增強美國自身的晶片研發和生產能力外,《晶片與科學法》還有「護欄」:接受美國政府補貼的晶片製造企業,至少十年內,除了28奈米製程及以上的晶片,不得同時在中國或其它受關注的國家「發展精密晶片的製造」。外界廣泛認為,這一規定將攔阻中共發展先進位程晶片(6奈米及以下)。

拜登政府不僅推行《晶片與科學法》,同時還在推動美日韓台「晶片四方聯盟」(CHIP4),計劃8月底啟動組建CHIP4的工作會議。這是在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重組晶片業全球供應鏈,加速「去中共化」。

而美國之所以加速晶片業全球供應鏈「去中共化」,是基於美國對中共威脅的認知。今年1月,「新美國安全中心」——在華盛頓的一個智庫,發布一份戰棋推演研究報告,指台灣半導體工廠停產可能引發中美衝突,因為美國對台灣高端微晶片的依賴已經超過了過去幾十年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台灣占據整個晶片業產量的一半,最先進晶片產量的92%)。

最近,中共藉口佩洛西訪台而展開的「封鎖台灣」的環台軍演,將中共威脅進一步曝光。美國通過《晶片與科學法》和組建「晶片四方聯盟」(CHIP4),大步前進,獲得廣泛支持。反觀中共這方呢?卻是另一番景象。

中共晶片政策走向破產

同樣是在8月9日,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顯示,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監杜洋、投資三部副總經理楊征帆、投資二部原總經理劉洋被查。稍前,已有「大基金」總裁丁文武、原華芯投資管理公司總裁路軍、深圳鴻泰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王文忠、紫光集團原董事長趙偉國等多名中國晶片行業高管被查。

「大基金」即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由中共工信部、財政部指導於2014年9月設立,基金規模約為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2019年10月22日,「大基金」二期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2041.5億元。大基金一期還是二期,都是委託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唯一管理人,承擔基金投資業務。這些年來,「大基金」運作黑幕很深。2021年11月,華芯投資原副總裁高松濤即已被查。

落馬之人並不限於此。7月28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被通報調查審查,成為中共「十九大」以來首位在任內落馬的正部級官員。

這些高管、高官紛紛被查背後,是中國晶片業的腐爛。中共傾「舉國之力」巨資發展晶片業,想要「彎道超車」,結果搞成了「大躍進」,一地雞毛。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都來投身半導體行業,盲目投資,詐騙國家經費。據2020年10月統計,在一年多時間裡,中國就有6個百億級以上的半導體規劃項目停擺(武漢弘芯、南京德科碼、成都格芯、陝西坤同、貴州華芯通、淮安德淮)。同時,中國仍在大量進口晶片。2018年進口金額超過了3000億美元,之後一路攀升,2021年達到4400億美元(占到當年中國總進口金額的16%),超過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糧食進口額之和。總之,晶片業國產化目標落空,仍被美國、西方「卡脖子」,形勢嚴峻。

本來,去年7月「半導體國家隊」、曾吹噓「收購台積電」的紫光集團宣告破產重組,習當局就已惱火(習近平2018年4月考察武漢時,曾赴長江存儲下屬的武漢新芯調研,時任紫光集團董事長兼長江存儲董事長趙偉國陪同講解和匯報)。今年8月9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共高層上個月審閱晶片行業的報告時,竟然發現該行業的許多進展有明顯被誇大之嫌,而且很多投資根本就沒有任何效果。習當局震怒,於是掀起晶片業的反腐風暴。

但是,反腐就能挽救中國晶片業嗎?顯然不能。其實,中共早就認識到晶片的重要性,半導體1956年就起步了。最初三十年裡,台灣、韓國的半導體產業遠不如大陸。但是,政治運動、制度致命缺陷等等導致大陸晶片業無法發展起來,雖然改革開放後經濟爆發,晶片業卻被台灣、韓國遠遠甩到身後。習近平上台後,欲發展晶片業,一再特別強調「新型舉國體制」,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卻走了「大躍進」的老路,越陷越深。因此,中國晶片業亂象紛呈,表面上是腐敗,實質是政策失敗、制度致命缺陷。不從根子上解決問題,只抓幾個人,是改變不了晶片產業面貌的。(參見筆者「晶片產業大躍進中共越陷越深」一文)

對大陸晶片業可以謹慎樂觀嗎?

當然,陸媒也有不少宣傳文章稱大陸晶片業正在快速發展。證據是雖然2021年進口了晶片4400億美元,再次創下了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國內晶片不管是產能(2021年中國積體電路累計產量達到了3594億塊,同比增長37.48%),還是出口(2021年中國出口積體電路3107億個,同比增長19.59%),同樣創下了歷史新高,並且這個增長率是遠遠地大於全球晶片銷售額增長率(26.2%),大於進口率(16.92%)。

但其沒有告訴讀者的是,支撐這些數據的主要是外資晶片企業。舉例而言,中國大陸10大晶片製造商中,有5家是外企;而這5家外資廠,占到這Top10企業銷售額的70%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的時候,Top10的晶片廠中,本土企業同樣是這5家,但這5家在當時的份額其實是44%左右,但如今低於30%。這說明外資企業的產能增長比本土企業更快。

再以大陸晶片製造業的「一哥」中芯國際為例。中芯國際從美退市,2020年7月16日正式登陸科創板。最近兩年中芯國際公布的業績不錯(8月11日已公布今年第二季度業績),但公司股價並沒有隨著業績大漲而大漲,反而從最高的95元/股跌去一半,市值損失超過3000億元。

為什麼呢?是其市場競爭力不獲認同。一方面,中芯國際的工藝製程,從28奈米到14奈米的突破用了四年的時間,最近傳出已突破7奈米卻被質疑(相比而言,台積電7奈米產品的收入占比在2021年已高達31%,5奈米產品的占比也高達19%,全年28奈米及以下工藝的營收高達75%)。8月8日,中芯國際將在北京新建的12英寸晶圓廠CIM國產化項目暫停,主因該項目技術承包方上揚軟體(上海)未能滿足中芯的半導體CIM軟體國產化需求。受此消息影響,中芯股價當日高開1%、創一個月高位後倒跌,中午收報17.54元,跌2%。

另一方面,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以及頻繁的人事變動和高管辭職,也是外界對中芯國際經營非常擔憂的重要原因。

「一哥」中芯國際尚且如此,恐怕其它大陸本土企業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去,甚至可能更糟。

結語

人才是中共發展晶片業的一大瓶頸。中共從台灣挖來了不少人才,但大陸晶片業的亂象,卻很難留住人。例如,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2013年自台積電二度退休後,於2016年擔任中芯獨立董事,震撼半導體業界。蔣於2019年卸下中芯獨立董事職務後,轉往武漢弘芯擔任執行長;不久武漢弘芯爆發財務問題,蔣於2020年底回鍋擔任中芯副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不到1年時間再度請辭,離開中芯。今年3月,蔣尚義接受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CHM)口述歷史訪談,表示加入中芯是個錯誤決定,也是一生中做過愚蠢的事情之一。

另一方面,《晶片與科學法》生效後,美國對中共的精準打擊力度大增。不僅許多晶片企業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而且,美國可能憑藉優勢地位,打破全球晶片行業的分工與格局,重組晶片全球產業鏈。果真如此的話,中美之間的差距將會擴大。有人甚至問中共會不會看不見美國的車尾燈?

那麼,中國晶片業還有沒有撥雲見日的機會呢?當然有。美國是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來重組晶片全球產業鏈的,如果中國拋棄了中共,那中國和世界不就有了重新結合的基礎了嗎?中共晶片產業的春天就會到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3/1788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