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常年不發燒的人,實際上免疫力差,非常容易患癌?是科學還是謠言

2020年,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自19世紀以來,不到200年的時間裡成年人的體溫平均下降了0.4℃,由原先的37℃下降至了36.6℃

「長期不發燒的人,其實免疫力很差,很容易被癌症盯上!」

不知道多少人聽說過這句話,民間有句說法叫做小病不斷,大病不犯,經常感冒發燒真的能提高人的免疫力,遠離癌症嗎?

一、研究表明:人類標準體溫,可能正在下降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體溫應保持在36.5~37.2℃之間,當體溫達到37.3℃時,就屬於異常發燒溫度。

為什麼標準體溫在37℃左右?

有生物學家認為,人的平均體溫進化或和真菌相關。自然界記憶體在很多的真菌對於人類而言都非常致命,而真菌喜歡在低溫環境下生存,超2/3的真菌在37℃以上就無法存活。但我們也不能盲目提高體溫,過高的溫度會導致身體消耗的能量增加,對健康不利。於是生物學家經過計算得出了人體平均溫度,在避免真菌感染的同時還可以降低人體體能的消耗。

但2020年,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自19世紀以來,不到200年的時間裡成年人的體溫平均下降了0.4℃,由原先的37℃下降至了36.6℃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人體溫度下降?體溫的下降又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呢?跟隨小艾一一來看。

二、為什麼人類的體溫變低了,意味著什麼?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顧海彤指出,人類體溫下降與四個原因息息相關。

1、醫療衛生改善了

相較於古時候,現代的醫療衛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鮮少有人因食物而染上肺結核、瘧疾,即便是不幸患病也有針對性的特效藥物很快治癒疾病,還有就是消炎藥的廣泛應用也減少了身體發熱的機會。

2、生活環境改善了

現代人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人體內的體溫調節中樞會因此而變得十分「懈怠」,對於外界的環境溫度不再敏感。身體的自我調節功能也會變得「懶惰」,導致體溫逐漸下降。

3、運動量小

不少現代人都長期處於缺乏運動的狀態下,這樣一來會出現基礎代謝下降、能量消耗的情況,導致基礎體溫逐漸下降。

4、壓力大

當人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時,體內會分泌皮質醇激素,分解肌肉、促進脂肪儲存,讓身體的代謝能力下降,導致體溫下降。

體溫下降,對人類有什麼壞處?

體溫與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有直接關聯,體溫增加1℃,基礎代謝率會提高13%。體溫過低會導致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下降,體內的血液流動速度也會減慢,繼而會讓白細胞的工作效率降低。對於一些入侵身體的病毒、病菌,乃至癌細胞將無法很快速的清除,會導致身體患病的風險增加。

既然體溫低對於健康不利,這不正是在說經常不發燒的人更容易患癌嗎?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三、經常不發燒的人,是不是更容易患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黃佳表示,主動感冒發燒,所引起的免疫力增強並不會維持太久。因為引起感冒發燒的病毒一般是單一的一種,但自然界記憶體在非常複雜多樣可引起感冒發燒的病毒,今年感冒後獲得的免疫力明年換了一種病毒就不適用了。

經常發燒和患癌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經常發燒卻可能說明免疫力不太好,這類人群更容易受到病菌、病毒的侵襲,發生癌症的風險也會比常人更高一些。

為什麼很多人長期都不發燒?這正常嗎?

發燒其實是一種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人體在與病毒對抗時體溫會隨之升高。一些長期不發燒的人很可能是因為入侵的病毒和細菌難以引起免疫系統的重視,沒有啟動防禦機制導致的

在發現體溫升高後就會非常緊張,會馬上服用退燒藥想要將溫度降下來,這個做法是對的嗎?

四、發燒一定要吃藥馬上退燒嗎?別小看了免疫力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權威期刊《免疫》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指出發燒後馬上急著吃藥退燒的話,容易擾亂免疫細胞的正常工作流程,反而會削弱身體的防禦能力,導致病程延長。

在體溫沒有達到38.5℃以上,可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來緩解,如果體溫超過38.5℃精神良好,沒有其他不適,可以暫時推遲服用退燒藥的時機。當然了,一些發燒耐受性差的人、兒童、老年人不在此範疇,需要醫生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

不吃退燒藥,會不會燒壞腦子?

首先強調,研究不代表日常發燒後一定要硬扛著不吃藥,在感覺身體不適感特別強烈的時候,還是要及時就醫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退燒。

目前的研究表明,即便是發燒溫度達到40℃,也不會增加腦損傷的風險。之所以會有發燒燒壞腦子的錯覺,其實是因為一些孩子出現發燒的誘因是腦膜炎,腦膜炎可能會引起腦部損傷發燒。

體溫和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關係,但絕不是溫度越高越好或是發燒越多免疫力越強,在日常一定要學會甄別謠言,不要讓自己踏入誤區。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9腫瘤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6/179471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