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背影》背後:朱自清父親姨太太們的爭風吃醋

《背影》的背後,是父親不為人知的風流韻事。我們在《背影》中讀到的是父子情深,父愛子,子憐父,實際上父子之間的感情絕不這麼簡單。

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朱家在蘇北是名門,父親朱鴻鈞對朱自清要求特別嚴,朱自清從小被送進私塾,無論颳風下雨,雷打不動必須早起背書,公務忙的時候顧不上親自監管朱自清,但只要有時間,朱自清的功課他是要逐字查看的,如果功課都是優,當然極為寵愛朱自清了,一旦看到有老師的寫的不好批語,或者刪划過多的文章,朱鴻鈞會怒火衝天,撕了作業扔進火爐,一燒化為灰燼,任憑朱自清在旁抽噎哭泣,父親這些舉動都給朱自清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很深的陰影。

《背影》的背後,是父親不為人知的風流韻事

當時朱鴻鈞在寶應厘捐局長這個肥差上油水頗多,加上祖產,家裡越加富有,父親朱鴻鈞官運亨通,一連娶了好幾房姨太太,朱自清的母親雖為正房大太太,卻被父親的寵妾潘氏欺壓,朱自清非常氣惱父親對母親的薄情,加上從小對父親的苛責管教的懼怕,現在逐漸長大了,新文學新思想的影響,讓他對舊封建的專制家長尤為痛恨。

父親去徐州走馬上任了,在當地又娶了幾房姨太太,先前家裡的寵妾潘氏知道了,跑到徐州官衙大鬧一通,撒潑打滾,說朱鴻鈞貪污公款娶的姨太太,影響惡劣,讓正值中年的朱鴻鈞丟了官,離職前還變賣了祖產填補他當官時的虧空,朱自清的奶奶經受不起這樣的打擊,一病身亡了。這也是《背影》裡開頭所說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這是有原因的。朱鴻鈞人到中年失業失母,多年經營的功業盡毀於潘氏之手。

時值冬天,枯葉滿地,典賣了家裡一些家當,為祖母辦完了喪事,父子二人都要出門了,父親要去南京找工作,朱自清前往南京中轉北京大學求學,所以父子倆一同前往南京,各自打拼。到了南京後,朱自清還在南京找同學逗留了一日,父親卻四處在找工作,本來說好不送兒子到車站,可父親交代了茶房後,還是在朱自清走的那天送20歲的朱自清到車站,蹣跚走過鐵道,攀上月台給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深深刻在了朱自清的腦海里。

那是一個黑色的背影,一個老境頹唐的背影,一個為家庭生計四處奔波的背影,朱自清原先對父親的怨恨就被這個背影感動了,留下了淚水,然後看著父親為他鋪好了座椅,把橘子一股腦放在座椅上,很輕鬆似的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看著父親的背影混在來來往往的人群里,再也找不到了,朱自清的淚水又流了下來。

我們在《背影》中讀到的是父子情深,父愛子,子憐父,實際上父子之間的感情絕不這麼簡單,朱自清當時的心裡還沒有放下對父親的積怨:從小受到的嚴苛責罰,母親的委屈隱忍,父親的貪圖享樂給家庭帶來的困窘境遇等等。南京一別,朱自清留下了傷感惆悵的淚水,然而父子之間又出現了新的矛盾。

朱自清的教書薪水被父親私自領走

朱鴻鈞此後,四處奔走,借錢花錢打點,官位仍然未能復職,連一介小官也沒有撈到,找工作也四處碰壁,回到揚州後,家裡生活十分窮困,朱鴻鈞性格日漸沉鬱,有時又暴躁不已。終於熬到兒子朱自清從北大畢業了,回到揚州教學,一個月後,到了朱自清領薪水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薪水居然被人領走了,原來父親和中學的校長有交情,通過校長就私自支取了兒子的薪水。

朱自清徹底被父親的行為激怒了,他離開了揚州,領著妻子和兒子輾轉跑到寧波教書,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這無疑是大不孝的舉動,等於和父親脫離了關係,這也讓朱鴻鈞氣到內傷,父子二人就此決絕了。

一年後,1921年,朱自清還是惦念父親和母親,雖然父親從來不曾低頭,但朱自清還是想家,帶著妻子和兒子回到了揚州,父親朱鴻鈞居然執拗不讓兒子一家進門,街坊鄰居都來勸說了,母親也苦苦哀求朱鴻鈞和兒子言和,朱鴻鈞拂袖而去,朱自清一家才得以進家門。即便這樣父親仍舊對朱自清冷臉相待,平時都不正眼看朱自清,視若空氣,朱自清那裡受得了父親這般冷遇,沒過多久,朱自清攜妻兒離開揚州,父子之間裂痕愈深了。

兩年後,朱自清工作和生活穩定後,他後來又把母親和妹妹接到自己身邊,父親就獨自一人生活在老家,即使這樣性格倔強的朱鴻鈞從不向兒子服軟,哪怕有多想念自己的孫兒,朱鴻鈞都是默默承受老來孤獨的生活。

父子終於和解

1925年,朱自清已經是北京大學的教授了,有一天收到了父親朱鴻鈞的來信,也就是《背影》結尾所說的那些內容,大意就是身體越加不好,恐大限將至,惦念著朱自清的兒子等等,看到這些話,朱自清忽然後悔了,這是垂暮之年的老人以別樣的方式向兒子服軟了!想到這些年與父親的較勁,眼前又浮現了父親月台送別的背影,提筆寫下了傳世之作《背影》。

朱自清在《背影》開頭寫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這裡的「不相見」值得推味一下,是為什麼?是「不想見」,還是互相不「見面」,亦或是其他。真的很有深意。《背影》結尾寫道:「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但最近兩年,他終於忘卻了我的不好。」這時候朱自清分明已經讀懂了父親與他的恩怨,也放下了心結,理解了父親的往日對他的所做的一切。

三年後,朱自清三弟收到了出版社郵寄的散文集《背影》,拿到書後,趕到父親床前,朱鴻鈞此時病重,已經不能說話了,他摩挲著書,老眼含淚看完了《背影》,久久不願放下這本書,嘴裡不知道念叨些什麼,但家人都懂了。

朱鴻鈞臨終原諒了兒子,這是中國式的原諒,當父親給兒子寫信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向兒子道歉了,執拗一生的父親最終與兒子和解了,父子二人二十多年的心結終於解開了。

《背影》不能單單停留父子情深這一淺層表象,我們要理解經典之作背後的故事和作者真正要傳達的情感,那種深刻的內涵不是庸俗的表面所能替代的,少年讀不懂《背影》,讀懂《背影》時已不是年少時。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民間知識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9/179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