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山西地方政府精簡機構裁員 學者:財政出了問題

根據近期中國媒體報導,山西、山東等地精簡機構「喜迎二十大」,其中僅12萬人口的山西省河曲縣政府精簡黨政機構,由36個消減至22個,官員人數由135人降為114人,事業編制單位更裁員三成。有學者認為,中國地方政府裁員與財政收入減少,以及失去國家財政補貼有關。

資料圖:「喜迎二十大」宣傳標語

根據近期中國媒體報導,山西、山東等地精簡機構「喜迎二十大」,其中僅12萬人口的山西省河曲縣政府精簡黨政機構,由36個消減至22個,官員人數由135人降為114人,事業編制單位更裁員三成。有學者認為,中國地方政府裁員與財政收入減少,以及失去國家財政補貼有關。

近期,微信公眾號「忻州改革」刊發來自山西河曲縣委改革辦的消息,河曲縣機構改革各項任務基本完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該縣將36個黨政機構精簡為22個、135名領導職數精簡為114名;將186個涉改事業單位整合為40個、1964名事業編制核減為659名,「大部制」目標基本實現。

一周前,《法制日報》網站報導,山西人口小縣普遍存在共性問題:財政供養入不敷出,財政支出主要依靠政府轉移支付,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維慣性;從人口與編制比看,財政供養人員比例不是很合理,存在人浮於事的問題等。

對此,有自媒體人評論說,全國各地近期都出現了公務員縮編、減薪、退還獎金等情況,公務員的寒冬僅僅是開始。江蘇宜興時事評論人士張建平周五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中國自鄧小平時代以來曾經無數次精簡機構,但是並沒能解決問題。

他說:「從改革開放一開始就提機構精簡、機構改革,但是越改革越多,吃財政飯、吃皇糧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到了農村城鎮化、土地財政時期他們又要維穩,順利地從老百姓手中以低價拿土地,又高價投入市場,為此培養了很多城管人員(現稱城市綜合執法人員)。現在機構這麼大,這麼多人要供養,現在的經濟又不太好,又要精簡機構。」

學者認為,地方政府裁員與財政收入減少,與失去國家財政補貼有關。(法新社資料圖片)

山東政府大量「收回」編制名額

本周四(8日),山東新聞網刊登題為《喜迎二十大,山東機構職能體系實現系統性重構整體性重塑》的文章稱,山東堅持機構編制瘦身與健身相結合。該省組織部副部長高尚山披露,山東省市縣三級收回行政編制8400餘名,收回事業編制1.3萬餘名;省級統籌事業編制4.5萬名。

中共建政後,曾多次進行機構改革。文革結束後,從華國鋒趙紫陽、到李鵬朱鎔基溫家寶,每一任國務院總理都會進行國務院機構改革,某些機構被裁減,但也組建新機構。各地方政府也隨之增加相應的對口機構。

張建平說:「總結一句話,中國的問題就是人民公僕太多,老百姓養不起。如果不解決權力問題,權力與資本勾結的問題,權力尋租的問題,你所有的『瘦身』、機構改革都是瞎折騰。」

地方政府收入減少主動收縮編制

不過,這一次並非是中國國務院推行的機構精簡,北京當局也沒發文督促地方政府精簡機構,而是縣政府主動裁減機構及編制。

對此,貴州大學學者吳先生對本台說,這一次也許是國家財政出了問題,拒絕給地方政府增加撥款,基層政府才會裁員:「任何政權首先要保護的是自己內部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它讓這些幕僚們沒飯吃,那不是要出問題了?現在基層找上面要錢,上面沒辦法,要你們(基層)自己想辦法,那麼就撤併鄉鎮、精簡機構、裁員等等。」

學者吳先生說,眼前發生的縣政府裁員只是暫時現象,長久之後,黨政行政部門的編制還會增加:「一旦(經濟)氣候好轉,再恢復吧。現在是權宜之計,不得已而為之。精兵簡政、精簡機構喊了幾十年,越減越多,越消越腫。我已經對這些事情根本不相信了。這都是財政出了問題,要搞垮政權的最後還是經濟。」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10/1800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