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走得太近,是一場災難

為了探究刺蝟在冬天如何取暖,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試驗:

在寒冷的冬天,有很多隻刺蝟被放置在空曠的地方。

刺蝟被低溫凍得渾身發抖,身體蜷縮在一起,為了取暖,它們想靠在一起增加溫度。

但是,它們互相靠在一起時,會被彼此的刺扎得生疼,只得又分開。

嚴寒又迫使它們不得不重新靠在一起,最終經過多次嘗試,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

這個距離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至於扎傷彼此。

這就是刺蝟效應。

成年人的友誼就像刺蝟一樣,我們需要朋友的鼓勵,又要保持一個讓彼此舒適的距離。

有邊界感的社交分寸,不會讓朋友疏離陌生,反而是保持友誼長久的「特效藥」。

弘一法師有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在人際交往中,平淡如水才能細水長流,太過親密的友情難以長久。

人與人的友誼應該有度,保留邊界感。

01

不追問

沈從文在《邊城》中寫道:「不要刨根問底別人的過去,那可能是永遠不想觸碰的回憶。」

每個人心中都有底線,當你扒開探尋真相時,發現友情已然變質。

不追問,不逾分外,才是成年人相處的法則。

小佳最近遇到了一個各方面都不錯的男孩,兩人確定關係後她在朋友圈秀了個恩愛。

朋友看到後立刻打趣,兩人攀談起來。

剛開始朋友說了幾句祝賀小佳找到男朋友的話,詢問了男友的畢業院校和目前的工作。

兩人談到後面,朋友竟然問起了她男友的工資。

小佳不想多談,可好友並沒有止步於此,又問起男友的父母工作,這讓小佳倍感尷尬,幾句話草草終結了聊天。

好友追問起來竟然連自己的隱私也不放過。

自那以後,小佳一直心存芥蒂,這位朋友的邀約也總是推脫不去。

朋友的追問已然越界,不僅一時讓人不適,更是成為兩個人漸行漸遠的導火線。

成年人的友誼就像流沙,追問得越多,流逝的速度就越快。

紅樓夢》中,黛玉在行行酒令時不小心說出「良辰美景奈何天」。

薛寶釵心裡清楚這句詩分明出自《牡丹亭》,而《牡丹亭》在當時是禁書

她聽到後,並未當場追問黛玉是怎麼拿到禁書的,而是私底下找黛玉談話,暗暗提醒她日後要小心言語。

寶釵從始至終不曾多問些什麼,黛玉心裡也感激她真心為自己著想,保全了自己的體面。

兩人之間的堅冰溶解,友情從此復甦。

周國平老師曾言:「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懂分寸,知進退,大家才能過得舒心。」

把握適當的距離是對朋友的一種尊重,是對朋友現下心情的一種溫潤無聲的體貼。

這種體貼和尊重並不低級,反而像春雨一般慰藉人心。

而追問就恰恰打破了這種距離,讓人不舒服的同時也流失了友情。

02

不過度傾訴

知乎曾有個熱門話題,你為什麼和最好的朋友絕交?

匿名網友分享了他的經歷,引起了無數網友的共鳴。

原來,由於壓力過大,朋友經常找他抱怨,宣洩工作中的負面情緒。

難以合群的社交關係、強制完成的業績、朝九晚五的日常生活…

起初,他還能感同身受,時不時地安慰朋友,給出建議,希望能夠排解他的愁緒。

但誰知朋友根本沒有聽取他的建議,還是每天向他重複抱怨同樣的內容,不是同事難相處就是老闆難伺候。

朋友總認為自己的工作才辛苦,其他人的工作輕鬆,所以其他人每天剩下的時間都應該來陪他。

他總認為他過得艱難,所以需要人支持。可是明明我自己的生活也並不平順,又有誰來幫助自己呢?

過度傾訴容易變質,一開始單純的傾訴和吐槽容易變成不加節制的負面情緒的宣洩。

中國有一句古話:「滿招損,謙受益」。

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適度地傾吐心聲是正向的、良性的交流,這代表著雙方對彼此的信任。

而過度傾訴看似拉近距離,但是實質上只能讓一場場談話成為社交災難。

不過度傾訴不是疏遠,不是冷落,而是一種成熟的體貼。

《論語》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連自己都無法排解的負面情緒卻要求朋友細心傾聽,把對方當成情緒宣洩的垃圾桶又怎麼不是一種自私的行徑呢?

眾生皆苦,在維持自己內心秩序平衡的同時也要多為別人著想,沒有人有義務一直傾聽你的苦水。

多少關係的問題都來源於過度傾訴,這種缺乏邊界感的體現註定會令人逐漸厭倦。

把握分寸,方能久處不厭。

03

不強求

中國有這麼一句古句:「人不強留,事不強求。」

倘若一段關係需要靠強求來維持,於對方於自己都是負累。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外出流亡,介子推為其割股煮湯,二者如君臣似朋友。

重耳深受感動,決定將來好好賞賜他。

後來重耳回國即位當上晉文公,封賞眾人,卻唯獨忘了介子推。

有人勸介子推去討要賞賜,但介子推志不在此,隨後與母親歸隱山林。

晉文公得知此事,深感慚愧,親自到綿山尋人。

可幾番尋找,均無下落。

情急之中,晉文公下令燒山,欲要逼介子推重返朝堂。

但是介子推始終不願出面,最終竟被活活燒死。

晉文公所為可謂是強求,變相地侵犯他人領地,不僅自己受累,更是讓友人付出了生命代價。

人與人之間,社會地位不同,性格差異過大,就不要強融。

電視劇《守婚如玉》中蔣欣飾演的華莎在劇中有一個閨蜜喬思敏,喬思敏是一個白富美,經常幫助華沙。

但是因為華沙太自卑,而喬思敏說話太直接,華沙常常誤把朋友的幫助當作是施捨。

終於華莎在一次爭吵中將多年來對喬思敏行為的不滿和內心的積怨一股腦地倒了出來。

她刻意扭曲喬思敏對她幫助背後的動機,認為對方所做的一切都是對她的施捨和憐憫。

她認為對方對自己的幫助只不過是為了凸顯善良和高貴,毫不留情地把曾經的友誼無情地踩在腳下。

兩人最終大鬧一場分開了,場面很是難看。

《論語》有言:「道不同,不相為謀。」

身份性格懸殊的人難做朋友,哪怕一方遷就著一方,強求著在一起,也終究是要分開。

與其強求著成為朋友,不如隨緣放手。

他有他的路要走,你有你的夢要追,彼此成全,各自體面。

成年人的友誼只篩選,不強求。

04

寫在最後

《中庸》有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他人,強行跨入他人的邊境,也不要過度窺探他人的隱私。

對一段成年人的友誼而言,不追問是一種尊重,不過度傾訴是一種成熟,不強求是一種優雅。

只有把握好分寸,尊重他人的邊界,友情才不會漸行漸遠。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京博國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15/180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