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糖尿病人打胰島素是好還是壞?很多人都陷入了這4個誤區

近日,一位醫生在網上分享了他經歷的兩位患者的故事,讓我們一一來看下。

患者一:因嚴重的頭暈症狀伴多飲多尿入院就診,經測量空腹血糖值達到了24mmol/L,餐後血糖更是慘不忍睹。當下決定為患者注射胰島素,先將血糖降下來再考慮後續的治療方案。

但患者嚴詞拒絕注射胰島素,他堅稱胰島素一旦注射就停不下來,不想一輩子靠胰島素度日,無論怎麼勸說也無濟於事。後續是家人請來了他們家一位同是醫生的親戚來勸說,他才接受胰島素治療。

患者二:入院時空腹血糖值為8.0mmol/L,餐後2小時的血糖值達到了13mmol/L,該名患者的情況不是很嚴重,當時給出的診斷是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干預。

但患者不知道從哪裡聽說糖尿病必須打胰島素,否則控制不好病情。在要求打胰島素被我們拒絕後,患者當即決定換一家醫院去打胰島素。

關於胰島素,很多人存在認知誤區,像上述的這兩類患者的這種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關於胰島素的那些認知誤區。

4個關於胰島素的認知,都是不可取的

1、使用胰島素治療證明病情很嚴重

事實上,是否使用胰島素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進行判斷,這5種情況下,都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各類降糖藥物,血糖控制均不理想的患者;

在初次診斷2型糖尿病血糖值非常高或已經出現了酮症酸中毒等併發症的患者;初次診斷糖尿病,但不能確定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的患者。

還有部分患者則是患有糖尿病多年,胰腺β細胞逐漸衰竭,服用藥物無法很好地控制病情,即便血糖不高也需要注射胰島素。

2、寧願吃降糖藥也不用胰島素

吃藥還是服用胰島素進行治療,主要是取決於患者的病情,如若是上述的幾種患者,則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要根據專業醫生的建議選擇治療方案,一定不能盲目。

事實上,服用降糖藥可能給身體帶來的副作用相較於胰島素會更大一些。如二甲雙胍需要經由腎臟排泄,長期用藥可能會引起腎功能受損、乳酸在體內大量堆積,發生腎損傷、乳酸性酸中毒的風險也會增加;

而阿卡波糖容易引起脹氣、腹瀉,對於腸梗阻、腸潰瘍以及疝氣患者而言不能使用;米格列醇則容易引起胃腸道反應,對於慢性腸道疾病的患者來說是禁用藥。

3、打了胰島素就不用控制飲食

不論是注射胰島素還是服用藥物控制血糖,都需要配合控制飲食來進行,否則無法起到很好的降糖效果。糖尿病患者通過控制飲食可幫助糾正體內的代謝紊亂、減輕胰島負擔以及降低餐後血糖等;

部分患者的代謝紊亂在飲食控制後可得到改善,體內的血糖值可以更好地控制;當飲食恢復正常時,可以讓胰島細胞得到休息,部分功能也能得到恢復;另外,飲食控制有助於降低餐後血糖。

糖尿病患者日常的飲食要注意多吃新鮮的蔬菜、適量肉類以及少量主食,每頓飯要注意只吃七分飽左右即可,先吃蔬菜再吃肉和主食,這樣做可以一定程度減少進食量。主食最好是粗細糧搭配食用,粗糧可幫助延緩餐後血糖的升高。

4、注射胰島素會導致發胖、低血糖

胰島素最為常見的兩個副作用就是發胖和低血糖,之所以發胖有人認為是外源性胰島素會首先在組織內吸收,容易導致組織皮下脂肪合成增加,且一些能量平衡轉換也會進行,對於肥胖人群控制體重較為不利。

而部分患者則會因為胰島素使用量過大而導致血糖降低過快,誘發低血糖出現,這種情況只需要正確用量即可避免。在日常配合血糖檢測、定時定量進餐以及合理運動等,即可預防低血糖出現。

注射胰島素時,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注射胰島素一定要做好這四件事!

首先,未拆封的胰島素要放在冰箱冷藏區內保存,已經拆封的胰島素在不超過25℃的室溫下避光保存即可,不要再次放入冰箱內,注意拆封后要在4周內用完

其次,注射胰島素的部位一般為臀部、上臂、大腿以及腹部,其中腹部的吸收速度最快,臀部最慢。日常不建議在一個部位重複注射,應該經常變換注射的部位,避免出現脂肪增生、硬結等,影響到胰島素的正常吸收;

第三,胰島素注射的針頭主要有三個型號,4mm、5mm、8mm和12.7mm,相對來說,4~6mm的針頭會更安全一些,不容易注射進入到肌肉層內,具體的針頭選擇需要根據不同的體型來判斷;

第四,在注射前要使用酒精進行消毒,同時要檢查注射部位是否有疤痕、硬結、凹陷以及觸痛等,一旦有這些異常要更換注射部位。

注射完畢後,最好將針頭在皮下停留10秒以上再拔針,確保胰島素可以完全進入到體內。

當確診糖尿病時,是否需要注射胰島素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不要盲目抗拒,也不要相信傳言,避免給健康帶來不必要的威脅。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奇妙的本草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928/180873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