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詳解俄羅斯空軍消失之謎

作者:
繼承前蘇聯的俄羅斯空軍,戰力曾經強大到比肩美國空軍,擁有空優戰機、戰鬥攻擊機、攻擊機與反輻射飛彈,也有大型預警機與空中加油機等。但要整合這些軍機,進行危險的防空網壓制任務,平日需要高強度的訓練,這是經濟凋蔽的俄羅斯所難以負荷的。結果就是俄羅斯只能以戰鬥攻擊機,掛載反輻射飛彈,在極有限的時間內,攻擊特定範圍內的烏軍地面防空飛彈系統,短暫維持部分空域的安全。這讓烏克蘭的防空飛彈部隊能不斷利用靈活的戰術,偷襲俄軍戰機,讓俄羅斯空軍的損失不斷上升。

俄羅斯的空軍一度可與美國比肩。左起蘇愷-34,MiG-29OVT,MiG-29K,MiG-35D,蘇愷-35BM(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俄烏戰爭已爆發超過半年,原本以為能在短時間內,擊敗烏克蘭的俄羅斯,不只在第一階段戰事失利下,放棄全面控制烏克蘭的目標,連在烏東與烏南一帶的占領區,目前都岌岌可危。烏克蘭在烏東所發動的反攻,迅速奪回大片領土,並一舉肅清哈爾科夫州,防守當地的俄羅斯地面部隊,可謂潰不成軍。俄軍表現不佳的原因很多,但最令所有觀察家困惑的,絕對是俄羅斯空軍為什麼不見了。從開戰之初,俄羅斯空軍就無法奪取制空權,到戰事持續僵峙,俄軍戰機也無法有效打擊烏軍部隊,提供空中火力支援。甚至到這次,俄軍在烏東倉惶撤退,俄羅斯空軍也沒有辦法提供掩護,阻撓烏軍的追擊,讓俄軍丟棄大批武器彈藥,造成重大的損失。到底俄羅斯空軍發生了什麼問題,目前仍無定論,但或許從一些蛛絲馬跡,能大略分析一下可能成因。

無法摧毀烏克蘭的機動型防空飛彈系統

就這半年多的情況來看,俄羅斯難以掌握戰場上制空權的關鍵原因,是遲遲無法摧毀烏克蘭的機動型防空飛彈系統。且先不論烏克蘭後來從歐美國家所獲得的各式先進防空飛彈系統,光是一開戰時,烏軍操作的蘇聯舊式防空飛彈系統,就成功擊落不少俄軍戰機。理論上來說,俄羅斯空軍應該非常熟悉這些蘇聯時期所設計生產的防空飛彈,壓制並獵殺這些飛彈發射器或搜索雷達並非難事,但什麼俄羅斯空軍辦不到這件事?或許最根本的原因,是壓制敵方的防空網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特別是容易藏匿的機動型防空飛彈系統,更是防不勝防。要執行這種防空網壓制任務(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SEAD),不只要有紮實的訓練,更需要合適的裝備,才能順利完成任務,並且全身而退,但俄羅斯空軍目前很明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以美軍為例,一個標準的防空網壓制任務,需要擔任電子干擾的電戰機、擔任空中掩護的空優戰機、獵殺地面防空飛彈與雷達的攻擊機。電戰機會掛載各式電戰莢艙,可能只有攜帶兩枚短程紅外線空對空飛彈,以供自衛。電戰莢艙可以干擾地面防空飛彈系統的搜索雷達與射控系統,以避免執行任務的機群,在還沒有發動攻擊前,就先被敵方的防空飛彈鎖定與擊落。擔任空中掩護的空優戰機會掛載各式空對空飛彈,在較高層的空域警戒,保護執行任務的機群,不會被敵方戰機偷襲。而擔任獵殺工作的攻擊機,則會掛載反輻射飛彈或是空對地飛彈,並利用標定莢艙,搜尋敵方的防空飛彈系統,分析地面雷達訊號的來源方位,或接收友軍情報,來進行攻擊。而這樣的作戰機群,還只是整個防空網壓制任務的一部分而已,背後還有更多的支援工作。

比如防空飛彈系統不一定會隨時開機,以避免被鎖定,機動式防空飛彈系統更可能會在開機接戰一小段時間後,立刻關機並轉移位置,以增加存活率。這就導致負責防空網壓制任務的機群,可能要長時間在空中巡邏待命,以掩護進行空中作戰與對地支援的戰機,在發現敵方防空飛彈系統出現開機訊號後,立刻展開獵殺行動。這也代表要有空中加油機在空中待命,隨時支援,同時能擔任防空網壓制任務的戰機,也必需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用輪替的方式,讓飛行員休息,並使戰機可以保養維修。而要調度這麼多戰機在空中執行作戰任務,也需要空中預警管制機進行指揮,並隨時提供整個空域的動態情報,以避免遭到敵機偷襲。所以要能持續壓制敵方的地面防空飛彈系統,所需要的資源,遠比表面上看到還要龐大許多,絕不是幾架戰機就能勝任的。

整合空優戰機、攻擊機與空中加油機非易事

繼承前蘇聯的俄羅斯空軍,戰力曾經強大到比肩美國空軍,擁有空優戰機、戰鬥攻擊機、攻擊機與反輻射飛彈,也有大型預警機與空中加油機等。但要整合這些軍機,進行危險的防空網壓制任務,平日需要高強度的訓練,這是經濟凋蔽的俄羅斯所難以負荷的。結果就是俄羅斯只能以戰鬥攻擊機,掛載反輻射飛彈,在極有限的時間內,攻擊特定範圍內的烏軍地面防空飛彈系統,短暫維持部分空域的安全。這讓烏克蘭的防空飛彈部隊能不斷利用靈活的戰術,偷襲俄軍戰機,讓俄羅斯空軍的損失不斷上升,難以持續支援俄軍地面部隊。同樣的情況,其實也出現在美國的盟國里,多數國家都無法負擔龐大的機群,即使向美國採購標定莢艙與反輻射飛彈,也擁有少量的空中預警機與空中加油機,但整體戰力都難以進行長時間的大範圍防空網壓制任務。

只是過去三十年幾年來,曾經發動大型作戰的國家只有美國,因此讓人以為戰爭都是這麼打的,誤認為這很容易。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辦不到。一旦戰事拉長,包括精密攻擊彈藥的庫存與戰機的妥善率,都會面臨嚴峻的考驗。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為了支援烏克蘭戰事,提供為數不少的飛彈與火炮,結果短短半年內,讓不少北約國家的庫存武器數量快速下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包括美國在內,都難以在短時間內,補充這些武器彈藥,甚至已經影響到美國對台灣的軍售。整個北約組織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發動戰爭的入侵者俄羅斯。從目前烏克蘭戰場上的情況來研判,俄羅斯擁有的精密攻擊彈藥,已大幅消耗殆盡。俄軍戰機被迫使用更多傳統式的空投炸彈,來執行對地支援任務,這無疑讓風險急速增加,更讓俄羅斯空軍的戰機不願出擊。

俄制飛機引擎與電子系統壽限遠不及歐美國家

此外,這場俄烏戰爭也曝露出俄系戰機在戰場上妥善率不佳的缺點。過去蘇聯的武器裝備以粗獷耐用為特點,這肇因於蘇聯領土廣大,許多地區環境惡劣,必需考慮到難以在前線保養維修的問題。但蘇聯在工業技術上又略遜一籌,因此當戰機越來越精密,蘇聯無法製造出能應付惡劣環境又耐用的零件時,所選擇的策略是犧牲零件的耐用性,但儘量能在短時間內可靠使用。導致俄制的飛機引擎與電子系統,其使用壽限都遠遠不及歐美國家的同級產品。好處是在惡劣的前線機場仍可維持一定戰力,壞處是在後勤補給出現問題或戰事陷入膠著時,妥善率會快速下降。俄羅斯在開戰前過分自信,以為戰事會很快結束,沒有做好準備,已不是新聞。當戰事拖過了半年,俄軍戰機在戰事初期頻繁執行任務後,目前的妥善率恐怕很不樂觀,造成了目前的困境。

另一方面,俄羅斯空軍雖然也順應時代潮流,納入太空戰部門,改制為俄羅斯航空太空軍(Russian Aerospace Forces),但其實整體的發展,並不如對外宣傳那樣美好。以傳統的空軍部門來說,目前主要使用的機種,如空優戰機Su-27、戰鬥轟炸機Su-30、Su-34、新一代戰機Su-35,都是從Su-27衍生而來。與仍在服役的戰鬥攻擊機Su-24、攻擊機Su-25、多用途戰機MiG-29、攔截機MiG-31,都是前蘇聯時代的產品。雖然近年來進行了各種升級與改良,以爭取國際市場,不過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歷過一段青黃不接的陣痛期,但這段時間卻剛好爆發了電子資訊革命,讓俄羅斯空軍在這個領域跟不上世界潮流。在這次俄烏戰爭中,烏克蘭拾獲不少俄羅斯戰機殘骸與未引爆飛彈,都能發現其中的電子元件,遠遠落後西方同級產品一、兩個世代以上。

這些零零總總的問題,都潛藏在俄羅斯空軍中,只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並沒有參與高強度的大規模戰事,所以沒有顯露出來。敘利亞內戰或車臣戰爭的敵手,都缺乏防空飛彈系統,無法對俄羅斯空軍構成挑戰。再加上專制國家很注重媒體宣傳,卻缺乏輿論監督,下情難以上達,俄軍的重重弊端都被掩蓋,日常的演習訓練也是做做樣子居多,並不紮實,最後讓曾在冷戰時期顯赫一時的俄羅斯空軍,在烏克蘭戰場上一敗塗地。特別是密接空中支援(CAS)這種典型的空地聯合戰術,需要良好的管制與配合,才能真正在戰場上發展功效。那種平日安排好劇本的演訓,其實難以模擬戰場上的複雜情況。結果就是俄羅斯的地面部隊遭到炮擊或多管火箭攻擊時,沒有辦法利用優勢空軍兵力進行反制,在撤退時也得不到空中掩護,難以聯合作戰。

Su-57匿蹤能力成謎

俄羅斯空軍此次糟糕的表現,恐怕會影響未來的戰機與無人機外銷。特別是最新一代的Su-57,過去號稱能與美國的F-22與F-35抗衡,結果這次遲遲未投入烏克蘭戰場,引發諸多質疑,雖然後來俄羅斯空軍已宣布派遣Su-57參戰,卻沒有什麼亮眼表現。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或許是俄國軍方擔心Su-57被擊落,殘骸落入烏克蘭手中,會有泄密的問題。這也說明了Su-57的匿蹤能力,恐怕沒有過去宣傳的好,甚至之前被質疑整體水準遠遠落後於美國的F-22與F-35,可能也不是空穴來風。而多款俄羅斯無人機被擊落或擄獲後,也被發現性能不如西方的同級產品,甚至可用粗製濫造來形容。之前俄羅斯推出的Checkmate輕型戰機,恐怕會受這場戰爭影響,外銷前景堪慮。專制國家平日常愛大肆炫耀武力,卻完全禁不起實戰考驗,俄羅斯並非特例。

與俄羅斯空軍系出同源的中國空軍,引進Su-27後仿製出殲-11,引進Su-30後仿製出殲-16,從烏克蘭取得Su-33後,改良出殲-15艦載機,更花費巨資採購了最新的Su-35。雖然不能武斷的說,中國空軍也繼承了俄羅斯空軍的問題,畢竟中國很清楚俄系戰機的缺點,所以積極從歐美國家引進航電技術,希望能掌握航空引擎的自製技術,以解決目前必需從俄羅斯採購的困境。但中國同為徹底控制媒體的專制國家,平日許多宣傳都有誇大的成分,台灣必需小心引用,而不是照單全收。台灣空軍雖然配備美制與法制戰機,平日採用歐美國家的作戰訓練,不過因台灣的艱難處境,反輻射能力非常有限,再加上地小人稠的特性,可進行空地聯合演習的空間也不足。整體來說,有許多改善空間,應趁此機會好好觀察俄羅斯空軍的問題,以做為改進方向。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3/181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