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警訊!中國變人民經濟;中共狠話剛說完才兩天 人民幣續跌 貨幣超發成災;

20大前風聲鶴唳?銀行被曝禁發表敏感報告;中國興起「邊角料」零食 引發熱議;美元漲勢擋不住 國際油價、金價大跌

外媒透露,中共二十大前氣氛風聲鶴唳,證監會禁止銀行對政治話題發表評論。

中共官方周五(30日)公布了9月份官製造業和服務業PMI指數,結果顯示國企經營情況好轉,但民企一厥不振。

最近興起一種名為「邊角料」的新種類零食,主要為麵包皮、碎火腿、蛋糕碎等生產副產品,引發熱議。

日前英國無預警釋出減稅計劃,可能引發債務崩潰的危機,此外日本經濟也面臨險境。

中共各級財政捉襟見肘,多地電商被查稅和處罰,有分析認為,罰款時代或將來臨。

20大前風聲鶴唳?銀行被曝禁發表敏感報告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最近向多家證券經紀商發出諮詢,包括大型國際銀行的中國部門。高盛集團和摩根大通的中國大陸業務也在中共監管部門的聯繫之列。

報導說,此舉反映了監管機構和中共政府官員在二十大召開前保持高度敏感性。

中共證監會發布的信息已在一些銀行內部傳播。知情人士稱,本周早些時候,摩根大通在亞洲的私人銀行部門的研究策略師在一次內部電話會議上被告知,暫時不要對政治敏感話題發表評論。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最近的研究報告分析了一些話題,包括最近的中美審計協議和中國低迷的住房市場面臨的挑戰。其中一份研究報告探討了在中國發生的抵制房貸運動是否會像滾雪球一樣變成中國的「雷曼時刻」(Lehman moment)。

《華日》說,過去幾年,中共的證券監管機構在重要的國家政治事件之前也向銀行、券商和資產管理公司發出了類似的警告信息。此類非正式指示或備忘錄通常旨在防止政治事件發生前的市場混亂或負面消息。

謝田:中國經濟變「人民經濟」發出的訊號

中國經濟從目前看來,已經進入了嚴重的衰退。經濟萎縮,通貨膨脹,債務纏身,三駕馬車趴窩兩駕半,再加上失業人口劇增,企業倒閉遍地。中共高層在權力交接的當口,自然不會顧及百姓的死活,清零的荒謬政策和動輒祭出的封城措施,讓奄奄一息的經濟更難以支撐「強國」、「厲害國」的門面。中共希望世界承認其為「市場經濟」,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就在這個紅朝的末世,卻出現了一個把中國經濟變身為「人民經濟」的奇談怪論。

就此怪論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市場學教授指出,「人民經濟」的稱謂,讓人聯想起「人民公社」,「人民政府」、「人民民主專政」,這些計劃經濟和共產主義統治的專有名詞。怪不得明眼的人們很快看出來,就是因為「計劃經濟」的名聲太臭,中共又羞羞答答的不願意承認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也不願意接受公平競爭的資本主義經濟,就弄出來了這個無厘頭的「人民經濟」。

所謂的「人民經濟」的核心,這個經濟模式,按中共的描述,是「有效市場、計劃發展、有為政府、舉國體制、組織人民」的「五位一體的經濟模式」。中共的喉舌和御用學者甚至不諱言,新經濟模式的目的,就是為了一種滿足中共權貴貪慾的「資源配置和財富分配方式」。並且,他們要以「人民經濟」取代「市場經濟」。

中國經濟搖身變成「人民經濟」,雖然加上了「人民」的字眼,但恰恰剝奪了人民的權益,其所發出的訊號,就是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即將蛻變成為一個沒有個人、沒有私人、沒有人性、沒有人本主義、沒有人的尊嚴、沒有人民的地位,這樣一個由共產暴政延續統治下去的、叢林的和非人類的社會。

官方與民間經濟數據背道而馳,顯示國企好轉、民企一厥不振

中共官方周五(30日)公布了9月份官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反映以國企為主的大型企業)分別為50.1和50.6,製造業PMI高於市場預期的49.7和8月前值49.4,而服務業PMI則低於市場預期的52.4和前值52.6。指數在50以上表示企業回到擴張區間。

但在同一月份,財新公布的製造業PMI(反映中、小企業為主經營狀況)為48.1,低於預期的49.5和前值49.5。兩者數據在過去多年,走勢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直至今年八月開始,兩個數據走勢開始背道而馳,而且差距逐漸加大。

中國中小微企業法人單位數量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99.8%,吸納就業占全部企業就業人數的79.4%,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經濟的主要動力來源。換言之,現在只有大型國企經營穩定下來,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中小企經營狀況跌勢未止,這情況對穩定中國總體經濟非常不利。

中國興起「邊角料」零食,引發熱議

內地最近興起一種名為「邊角料」的新種類零食,主要為麵包皮、碎火腿、蛋糕碎等生產副產品,因其價格相對低廉而讓網民大呼實現「零食自由」。然而,其品質問題也使這種潮流在網上評價兩極,惹起熱議。

根據《2022Q1魔鏡消費新潛力白皮書》顯示,今年首季度僅是淘寶和天貓兩個平台的邊角料零食銷售額就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2,181萬港元),同比增長超過17倍。邊角料零食最初是因能以較便宜的價格買到,雖然品相不佳但分量較多而爆紅,且生產端也能透過這種方式節約損耗,使生產中的副產品成為利潤。

有民眾發現,有產品以邊角料為名,實質只為提高曝光而以正規產品充數,實行「降身份不降身價」的營銷策略。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3/181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