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債台高築 中國地方政府陷入危機

多年來,以基建推動經濟的發展模式,使中國許多地方政府都債台高築。而近三年來的清零政策,使地方財政更加雪上加霜。

《新蘇黎世報》寫道,儘管嚴苛的清零政策並不受民眾歡迎,但北京的決策,地方政府只能堅決執行,並不得不為各種檢測和隔離措施耗費巨額資金。財政狀況也因此變得更加捉襟見肘。這篇題為《地方的債務危機》的文章寫道:

"中國媒體報導稱,一些地區開始減少公共運輸的車次,降低公務員薪資,並為此引發了激烈的抗議。常熟和內江兩座城市要求接受強制隔離者費用自理。在中國,隔離必須在指定的隔離中心或酒店內完成,居家隔離並不被認可。

所謂的'地方融資工具'(LGFV)的境況非常不利。這種融資工具是地方政府的下屬企業,這些企業負責向銀行舉債,而政府則利用這些貸款來興建高速公路、火車站和機場等基礎設施,當然也包括用於承建隔離中心和新冠檢測的費用。

'地方融資工具'的債務有多高,目前只能猜測。因為為了方便舉債,這些公司下面又會成立更多的子公司。投資銀行認為,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應當介於六至七萬億美元之間。由於經濟危機狀況下,地方財政收入急劇下降,因此有專家認為,地方債務已經成為房地產危機之後又一個滴答作響的定時炸彈。"

文章寫道,向房地產開放商出售土地使用權,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之一。而隨著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地方財政也遇到了難題。

"情急之下,一些地方政府想出來令人匪夷所思的辦法:他們向自家的地方融資工具出售土地使用權。今年一月至六月,地方融資工具在土地銷售中的占比已經達到25%。而一年前,這一比例還只有9.2%。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只是為了贏得時間。地方融資工具購買的土地上,真正破土動工的情況非常罕見。一方面是沒有需求,另一方面這些公司也並不具備開發房地產業務的經驗。

北京的當權者也深知,地方財政已經變成了隨時可能起爆的定時炸彈。為了緩解局勢,地方政府必須降低地方融資工具中的風險占比。北京一方面希望降低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也不想給投資者造成安全假象,這無疑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平衡嘗試。"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05/181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