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體檢查出結節,真的會癌變嗎?別慌,這樣處理就對了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很多人每年都會預約做體檢。

體檢報告上有一個常客——結節,比如肺結節、乳腺結節、甲狀腺結節……

聽說,結節是介於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之間的疾病,有癌變的可能,因此很多人都談結節色變。

那麼,體檢查出結節,真的會癌變嗎?要注意什麼呢?

結節是什麼?

結節從形態上講是一種球狀或者近球狀的突起物,從觸覺上說就是一個小腫塊,可見於體內多個器官,如肺、甲狀腺、肝臟、乳腺等。

大多數結節內部通常實性,這是和囊腫(內部為液體)的最大區別。

結節可通過影像學或觸診等方法發現,如肺結節在胸部CT通常呈現圓形白色陰影。

結節會不會癌變?

嚴格來說,並非所有結節都會癌變,而是結節有多種類型,一類是良性結節(不會癌變),一類是惡性結節(其實就是早期腫瘤),還有混合結節(良性和惡性均存在,發展較惡性結節慢),但目前單純通過影像學很難以區分,通常需要結合其他表現來判斷。

首先是結節外形。通常情況下結節越大,形狀越不規則,惡性可能性越高。

其次是危險因素。如果存在癌症家族史,則惡性結節機率較大;長期職業暴露於危險因素(如接觸輻射、長期抽菸史等)也會增加惡性結節發生機率。

最後是年齡因素。由於年齡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因此老年人出現結節則需高度注意。

結節有哪些潛在危險?

常見結節有甲狀腺結節和肺結節等。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形成的實性或充滿液體的小腫塊,無明顯症狀,通常在常規體檢或者進行其他疾病診療過程中被發現。甲狀腺結節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為惡性結節,而且相比較於其他癌症,甲狀腺癌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因此不需要過度擔心。有時甲狀腺結節會產生過量甲狀腺素而表現出甲亢,此時就應該進行相應的治療。

肺結節是肺部出現的微小腫塊,大小在3厘米以下(大於3厘米通常稱為肺腫物)。近年來隨著CT等診斷技術解析度的升高,大量小的肺結節(幾個毫米)在進行常規體檢時被發現(所有成年人肺部CT掃描中近一半存在肺結節)。

首先,大部分肺結節都是無害的,小於2厘米的肺結節90%以上均為良性。造成良性肺結節的因素很多,最常見因素為肺部原發感染或其他疾病引發的肺部炎症,良性結節即可表明肺部炎症仍在發生,也可代表炎症痊癒後留下的瘢痕。部分情況下,肺部發育異常也可造成結節出現。

其次,惡性肺結節要高度重視。儘管惡性肺結節比例不高,但由於肺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均為第一,而早期診斷對預後有重要影響,因此惡性結節的及時確診並採用有效的治療方案將極大有利於患者。

體檢查出結節應該怎麼辦?

體檢發現結節是目前常見的事情,對此要保持正常的心態,要知道大部分結節都是良性,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多麻煩。

如果不放心可進一步與專業醫生進行溝通,醫生可結合結節形態、臨床表現、個人病史等因素對結節風險給予一個整體判斷。

最常見的建議是進行定期體檢,觀察結節的大小變化,通常認為2年內結節大小沒有發生明顯增加就是良性結節,不必採取干預措施。

哪些情況下應該進行干預?

當結節較大或邊緣不規則,此時就應該適當重視,必須和醫生進行深度交流,以確定開展進一步診斷和治療的必要。

以肺結節為例,如果結節較大、有長期吸菸史或肺癌家族史,亦或間隔半年或一年的體檢結果結節出現明顯增大,此時就需考慮進一步檢查,包括增強CT、PET或生物活檢。

增強CT可獲得更清晰肺結節圖像;PET可根據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攝入更多同位素標記的營養物進行判斷;生物活檢是藉助支氣管鏡或者穿刺的方法獲取結節部位的組織樣本,然後利用顯微鏡確定細胞類型。如果確診或高度懷疑的惡性結節,則需採取進一步治療。

結節階段確診為癌症大多為早期階段,如果尚未出現轉移,手術切除是最好治療方案,通常可達到治癒目的;如果已有部分轉移,則需聯合其他治療手段同時進行。

總之,結節大多是無害,體檢過程中發現無需過度緊張和擔心;如果伴隨其他癌症風險,定期體檢觀察結節變化即可;只有在高度懷疑惡性結節前提下才建議進一步診斷,若確診及時採取最優治療方案即可。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康康說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4/181600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