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可以精,但不能陰(深度好文)

古語有云:「精,乃智慧;陰,乃邪惡。」

人生在世,可以適當精明,保護好自己,但千萬別陰險做事,傷害別人。

如此才能問心無愧,安穩自在過一生。

算計別人,就是算計自己。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京城有一個洗衣匠,他的店鋪生意很好,而他的鄰居是一個陶匠,陶匠的生意卻很蕭條。

陶匠認為是洗衣匠的店鋪影響了自己店鋪的風水,就起了害人之心。

他求見國王,說洗衣匠有祖傳的技藝,能把黑象洗成白象。

國王很高興,因為這個國家只有黑象,而白象被視為吉祥的象徵、繁榮富強的預兆,於是下令洗衣匠把黑象洗成白象。

洗衣匠不敢抗旨,回家後,不住地嘆氣。

他的妻子問清楚原因,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第二天,洗衣匠去見國王說:「我家的洗衣盆太小了,容不下一頭大象,請陛下先下令造一個裝得下一頭大象的陶盆。」

於是國王命令陶匠在三天內造出一個可以容納一頭大象的陶盆來。

這下陶匠傻眼了,因為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最終,陶匠因為沒能在規定時間內造出陶盆而被國王處死。

陶匠以為自己很聰明,隨便說幾句話就可以打壓洗衣匠,卻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讓自己送了命。

有句話說得好,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心存惡念,總想著算計別人的人,最後往往都會算計到自己身上。

就像當你有一根手指指著別人時,另外三隻手指一定是指著自己。

善良一點,溫暖一點,你怎麼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怎麼對待你。

做人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左宗棠說:做人,精明不如厚道。

小的精明,可以讓人一時獲利,而為人厚道,卻可以讓人走得更加長遠。

建築商林正家,年輕時,很有商業頭腦,為人精明,做事幹練,業內人盡皆知。

但奇怪的是,他摸爬滾打了幾年,事業依然不見起色。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他總是無法成功呢?

直到有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段話,瞬間好像明白了成功的秘密。

後來,他用一萬元作為啟動資金,重回商場。

從雜貨鋪到水泥廠,從包工頭到建築商,一路順風順水,合作夥伴蜂擁而至。

短短几年內,他的資產突飛猛進,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

有一次,他到大學演講,有學生提問:你是怎麼從一萬元錢變成商業大亨的?

林正家笑著回答,因為我一直堅持少拿兩分。

學生們聽得雲裡霧裡。

原來,當年他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採訪李澤楷的文章。

記者問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訣?」

李澤楷說:

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演講最後,林正家說,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

精明與厚道從來都不是對立的關係,厚道才是精明的最高境界。

過於精明的人,一味算計,最終只會因為小利輸掉大局;

而厚道的人,待人真誠,做事正直,看似吃了虧,實則是一種超越常人的遠見。

紅樓夢》裡寫道:大凡做個人,原要厚道些。

精明不如厚道,算計不如坦誠,心存厚道的人,往往能夠成就大事。

有些苦,必須自己熬。

有句話說得好:「人可精,但不要陰。」

為人處事,最忌諱的就是陰險。

太過陰鷙的人,大多沒有好下場。

比如《紅樓夢》裡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

她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表面上一副老好人的模樣,實際上機關算盡。

先是把哥哥的女兒王熙鳳介紹給老公的侄子當老婆,還抬舉王熙鳳掌管賈府的經濟大權。

親侄女兒當家,既省卻了自己的勞動量,又不至於實權旁落,這是自利。

為了讓自己的親外甥女穩坐賈府少奶奶的寶座,她串通薛姨媽,煞費苦心,想方設法拆散賈寶玉和林黛玉,這是自私。

逼死丫鬟金釧毫不手軟,卻哭哭啼啼,還說一向視金釧為親閨女,這是狠毒。

王夫人表面吃齋念佛,一副菩薩心腸,實則是蛇蠍心腸。

這樣的人,結局自然很悲涼。

最終也只落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她培養的探春,在三觀上,逐漸與她不合;兒子賈寶玉也因為林黛玉的死而出家為僧……

而她本人,最終也在鬱鬱寡歡中重病而死。

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傷害別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這種人看似得利,可事實是他們所獲得的利益,往往只是暫時的,終會消散。

人們常說:「陰險是通向危險深淵的不歸路。」

一個人做的所有壞事,其實都是在給未來的人生鋪下一層暗雷,隨時一點火星,就可能引爆他的整個人生。

人這一生,無論做什麼事,首要的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人善了,心安了,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好、越走越寬。

特別喜歡文學家申涵光說過的一句話: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我們這一生,可以沒有多大的成就,但一定要求一個心安。

生活中處處算計,見不得人好的人,大多過得不會太好。

只有那些德行端正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時尚看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6/181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