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連任引發的中國政治疲勞期

作者:

二十大正在召開,此刻對習的連任已經沒有疑問,接下來的競猜題是習將續任五年、十年還是終身國家主席。這個局面其實早就定了,2013年開始的10年,習近平通過反腐治官,社會管控治民這兩手抓的策略逐步奠定"定於一尊"的權力基礎;2016年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確立了習近平在黨內的核心地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被寫入黨章;2018年3月,中國全國人大通過充滿爭議的修憲草案,刪除了國家正副主席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為習近平的繼續掌權掃清了障礙。與其他威權國家(利比亞除外)不同,中國是個一黨專制的國家,因此,習近平是否連任、連任五年還是十年甚至無限期,都取決於中共黨內是否有足夠強大的反習勢力。

不滿聲音一直有,但無法成為有組織力量

習近平接任中共掌門人並不容易,一是時勢遠遜於胡溫接班時,二是經歷了黨內嚴酷的內部鬥爭。2012年11月份中共十八大習近平當選為中共總書記,他應當在2013年3月的全

人大代表會上被選為國家主席,但在3月14日舉行的投票中,當日投票人數為2956人,習近平獲得的贊成票為2952票,1票反對,三票棄權。在稍後人大代表選舉中國中央軍委主席時,結果同樣。這個選舉結果讓國內外議論紛紛。媒體竟猜可能投反對票的代表是哪幾人。猜想名單上有李源潮令計劃,甚至認為習近平自己投反對票以示"民主"。

在習近平執政的前10年中,最有爭論的是2018年修憲。所謂"修憲",就是要在中國憲法中刪除國家正副主席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規定,此議從2017年開始浮出水面,遭遇海內外強烈質疑與反對。2018年中國全國人大3月11日以2958票贊成、2票反對、3票棄權、1張無效票,通過國內外充滿爭議的修憲草案,海內外將此次修憲形容為"政治的大倒退"。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幾乎無人去猜測那些反對、棄權票究竟是何人所為。

遴選全會黨代表的過程就是保證"選票"

習近平身兼中共政權黨政軍的三個重要職位:中共中央總書記、 中共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外加國家安全領導小組負責人,這個政權的權力部門幾乎盡在其掌握中。有了這幾個要害職位,只要習近平不大權旁落,不象某國領導人那樣失智,我相信由於權力得失以及反腐,中共黨內不滿者甚多,但能夠形成對習大位之威脅的不多。

習近平對此也警惕性甚高,一發現苗頭,立即掐死,中共十八大以來被公開查處者中已包含有1名正國級、6名副國級、2名軍委委員級、數十名正部級、數百名副部級。以至於從表面上來看,中國沒有任何領導人敢在中共二十大前夕組織反對習近平的活動。除了習近平控制著安全部門及其龐大的監控權這一事實之外,組織這樣的陰謀與長期以來反對"宗派主義"的中共規矩背道而馳。如果有人敢出面這樣做,以習近平控制能力,立刻會知道,後果很嚴重。

中共是一黨專政,形式上總書記由全體黨代表選出。因此,遴選黨代表的過程就是保證選票的政治忠誠度。中共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從2021年11月啟動,到今年7月全部完成。全國38個選舉單位分別召開黨代表大會或黨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2296名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一是認真組織推薦提名,二是嚴格組織考察,三是逐級遴選擇優。其中遴選的最重要標準就是政治可靠,聽黨的話。這樣經過中共黨組織嚴密考察、逐級篩選出來的中共中央全會黨代表,基本不可能失控,在全會上突然發難,換掉自己的主人。更何況整個會議期間的監控措施非常嚴密。

長期執政,真正的問題是獨裁政權(獨裁者)無法避免長期執政引發民眾的政治疲勞症。

兩位被政治疲勞症擊垮的政治強人

二戰以後,除了君主制國家的君主仍然是終身制之外,政府首腦基本是任期制,長期執政遠非人們想像的那麼安全。本文僅以21世紀前十年還非常輝煌的中東四強人當中政治形象最好的穆巴拉克與本·阿里為例,這兩位的精明、政治手腕不遜於習近平,後者的開明遠勝中共江胡習三任。

一位是神壇上的"現代法老"穆巴拉克。穆巴拉克出身行伍,曾是第4次中東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空中英雄,聲譽卓著,被視為埃及總統薩達特的政治傳人——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達成《戴維營協議》後,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共同獲得1978年諾貝爾和平獎。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被刺殺,這位尼羅河三角洲農家子弟出身的政治家毫無爭議地成了埃及總統,開創了"穆巴拉克時代"。他在任期內曾大力發展埃及經濟,因此埃及擁有較完整的工業和農業體系,但由於嚴峻的資源限制,服務業在經濟中占很大比重,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50%,其中旅遊業收入占GDP的13%,吸納就業人數400萬,約占勞動力總人口的14.6%。更讓埃及民眾服氣的是,在中東這個政治風浪迭起之區域,在其30年執政生涯中,穆巴拉克迭遭刺殺,九死一生,這些驚險故事增加了其傳奇魅力。每次暗殺之後則是他對政治的更穩固掌控,終成為北非國家的區域性領袖。2005年,在美國的壓力下,埃及舉行有其他候選人參加的總統大選,穆巴拉克以超過80%的支持率贏得大選。自認為獲得民意擁戴的穆巴拉克在任期接近終結時,仍然未打定主意是讓兒子接班還是自己親手培養的二號人物接班之時,發生了阿拉伯之春,寶座傾覆。

另一位更冤的是開明專制者突尼西亞總統本·阿里。本·阿里自1987年11月發動政變推翻老總統布爾吉巴,直至2011年1月茉莉花革命時期一直擔任突尼西亞總統兼軍隊總司令,是該國自1956年從法國殖民地獨立後的第二任總統。本·阿里當政期間實行開明專制,在其領導下,突尼西亞一度十分成功。本·阿里是位務實的領導者,蘇聯解體後,他拋棄了此前一直實行的蘇式政體,更不盲目照搬西方體制,而是循序漸進的進行政治改革,提出"以穩定求發展,以發展促穩定"策略,逐步推進政治多元化。正是本·阿里的政策得當,突尼西亞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始終保持每年5%的增長率,成為令人羨慕的已開發國家。除了追求經濟發展之外,他還將捍衛人權、擴大民主作為優先的執政目標,例如,他宣布廢除多項對新聞出版的管制法令,允許私人經營報刊與電視台;他允許多黨制,政府甚至為反對黨的活動提供資助,從而創造了"突尼西亞奇蹟"。與埃及、利比亞等國不同,突尼西亞在革命前已經形成了中產社會,民眾的權利意識發育程度較高。擁有這份看起來相當不錯的成績單的本·阿里,沒想到自己會成為"阿拉伯之春"浪潮中第一個被趕下台的國家元首。

這兩位政治強人2011年初面臨的國內局勢,遠比如今的中國要穩定,引發不滿的主要原因是高失業率與高通脹率。在世界範圍內遭遇高通脹率與失業率的2022年,回望2011年引發中東北非四國的茉莉花革命,就會發現高通脹率與高失業率並非發生革命的充分條件,二者最多只是誘因。這些國家至今也未恢復至革命前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但民眾甚少後悔,原因在於這兩位強人當政都太久了,讓國內人民產生了嚴重的政治疲勞症,普遍希望換個人帶來改變。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2022年喧囂了大半年的"習下李上",其實就是不少中國人對習近平執政患上"政治疲勞症"的表現。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9/181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