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鶴崗又火了

一座衰敗的城市,正在接納那些在大城市打拼中被推向岸邊即將擱淺的邊緣人。這既讓人感到溫暖,又讓人感到無奈,甚至還有那麼一點兒幽默。

10月18日,黑龍江鶴崗。一位25歲女子稱為逃離大都市,在鶴崗花1.5萬元買房定居。

她表示,本來準備躺平,卻意外開啟幸福生活。來到鶴崗後,她全款買了46平的房子,又花了不到5萬元進行了全屋裝修。最讓她意外的是,只花1000元就請到了保姆,生活品質有了極大提升。

據說,她的工作可以在線上進行,白天基本用來睡覺。阿姨晚上8點到做一頓飯給她,順便打掃衛生收拾屋子,她自己則開始工作。

目前,她十分滿意自己這次移居決定。

01

這個新聞再一次把鶴崗拽進我們的視線。網上的輿論分成了針鋒相對的兩派,一派鼓勵去鶴崗買房,代表人物是微博大V「留一手」。

手哥寫了一段很煽情的文字:

20~30年後,人生失敗的你,滿身疲憊去鶴崗度過餘生。這時你會發現,你的鄰居竟然不是當地農民,而是北京被裁掉的程式設計師、上海開咖啡館破產的文藝大姐、深圳搞網貸跑路的老賴。你們湊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題和共同語言,互訴衷腸,抱團取暖。這時你會發現,鶴崗已經不是鶴崗了,它已經變成了精神上的北上廣深。

新聞中女子購置房子的窗景

還有一派反對去鶴崗買房,代表人物是微博大V「sven_shi」,他給你算了一筆帳:

如果單純從投資行為來看,在鶴崗買房就是個很愚蠢的決定。之前媒體上報導過案例。一小伙看了鶴崗的宣傳掏出3萬買房,幾個月後缺錢被迫把房子賣了,只賣了2.2萬。3萬買入2.2萬賣出,就是吃虧了。鶴崗的房東之前也在媒體上科普過,為什麼他們這邊只要幫助交暖氣費,房東就讓房客免費住。租金是零的情況下買房真就是吃大虧。

而這一回,一向自詡理性的我打算站在留一手這邊。因為單純從投資角度來看鶴崗買房的行為,讓我們忽略了這套房子所蘊含的另一重價值——情緒價值。

行為經濟學告訴我們,人們的消費往往是非理性的,否則為什麼有人會去買完全是智商稅的鑽石?為什麼會因為一個謠言就能把超市搶空?因為這時候支配人們心理的不是理性,而是情緒,比如愛情,比如安全感。

鶴崗的房子就提供了這樣的情緒價值。當你在北上廣深996的時候,當你滿身疲憊返回逼仄的出租屋的時候,想一想在遙遠的黑龍江鶴崗,還有一套寬敞明亮的房子屬於自己,這太有慰藉作用了,它就像一條退路,把我們的生活託了底。

某二手房網站發布的鶴崗低價二手房信息(圖/截圖)

而這套房子是如此唾手可得,它便宜到你只需要少換兩部蘋果手機,反正蘋果手機這兩年也沒啥創新;或者你只需要放棄一輛代步小車,反正在大城市你也抽不到或買不起牌照。可你卻因此成為有房族。

而與便宜交相輝映的,是鶴崗完善的配套設施。這不是一座小縣城,這是一座曾經輝煌過的地級市。三甲醫院、優質中學,該有的鶴崗都有。

還有人說,鶴崗只適合那些可以在網上工作的人。這麼說的人還是沒有搞清楚鶴崗的意義,用留一手的話說:「所有人都嫌棄你的時候,遙遠的東北鶴崗還有你一個溫暖的家,它永遠在那裡靜靜的等待你,你買的其實是一個保險。」

所以你甚至都不用去住,就當是給自己買一個心理安慰。看一年心理諮詢師還要多少錢呢?鶴崗的鋼筋水泥可比心理醫生的諄諄開導敦實多了。

02

什麼是鶴崗?鶴崗出身的導演耿軍在一次採訪中這樣描述:「菜市場裡什麼時候買菜的人最多?晚上。因為早晨新鮮的菜最貴,經過一天的風吹日曬,晚上就降價了。」鶴崗就是菜市場的晚上。

說起鶴崗,就不得不提資源的詛咒,當一座城市依靠著資源生存、發展、壯大的時候,也會隨著資源消耗殆盡而衰落。

隨之而來的是人口的流失。根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鶴崗市市轄區常住人口僅為54.54萬人,5年間鶴崗市區人口減少了17.12%。而流失的這部分人口,又以青壯年為主。

這就讓鶴崗既失去了勞動力,又失去了購房的主力軍。而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是讓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失去了勞動力,也就失去了稅源,而失去了購房者,則直接影響土地財政。然而財政的支出卻並不會因此而削減,鶴崗成為了首個出現財政重整的地級市。

2020年年底有這樣一條新聞,鶴崗市人社局發布通告:「因鶴崗市政府實施財政重整計劃,財力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決定取消公開招聘政府基層工作人員計劃,敬請理解」。

什麼叫「財政重整」?這個詞來自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意思就是,當一個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債務負擔又非常嚴重的時候,就需要通過財政重整來度過困難期。

那麼鶴崗的財政有多困難?2020年鶴崗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為23億元,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136.8億元,年度財政缺口113.8億元。

然而可能連鶴崗人都沒有想到,隨著房價的下跌,鶴崗竟然成了很多漂泊者的精神家園。據說鶴崗的房產仲介從過去一個月接不到幾個電話到現在一天接到十幾個電話。

生活的無望,讓城裡的人拼命想逃出去,而面世界的巨大壓力,又讓城外的人想要躲進來。這讓鶴崗看上去像一個同時打開了進水管和出水管的蓄水池,公眾號作者「蹦迪班長」把這奇異的反差形容為「鶴崗悖論」。

然而鶴崗以及與鶴崗相類似的城市,真的能成為大城市邊緣人的托底選擇嗎?留一手所描述的鄰里關係真的會在二三十年之後實現嗎?

03

其實一切都是未知數,甚至很有可能,鶴崗這個精神家園只是一個短暫的夢。也許一個政策上的變化,就會讓那些房子變成燙手山芋。

鶴崗所面臨的狀況並不是特例,如果放在日本,事情會更離奇。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把日本看作是我們的「前車之鑑」,它曾經發生的,是我們正在發生的。而它正在發生的,則是我們將要發生的。

高倉健演過一部電影《鐵道員》,故事的背景,就是一座因為煤礦資源耗盡而徹底衰落的小城。因為已經沒有了住戶,所以高倉健工作的這個車站即將被取消。這座小城即將消失。

這部電影反映了日本的現狀,日本有一本書叫做《負動產時代》,裡面就說在日本的有些地區,你買房不但不用給錢,原來的房主還會倒貼錢給你,房子已經完全淪為負資產。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日本的房產政策和我們不同,業主需要日常繳納資產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房屋稅。可當一個地方徹底衰落之後,房屋稅就讓房子變成了一個「賠錢貨」。以至於原來的業主寧願賠錢也要把房子送出去。

這種現象也發生在美國的鐵鏽地帶,比如底特律的某些地區,購房只需要一美元。但你買過來的其實是負擔,因為你不僅要補齊原房主拖欠的房屋稅和物業費,還要繼續把這筆錢繳納下去。

如今中國房屋稅的推行仍然沒有明確時間表,但這似乎又是大勢所趨。到那個時候,恐怕一夕之間,這個遙遠的精神家園就會變成負資產。所以沒有人知道這個夢想會維持多久。

當然我們可以不理睬未來,僅僅關注當下。當下,一座衰敗的城市,正在接納那些在大城市打拼中被推向岸邊即將擱淺的邊緣人。這既讓人感到溫暖,又讓人感到無奈,甚至還有那麼一點兒幽默。

而導演耿軍,也正在用他的鏡頭拍下這種悖論,成為東北文藝復興的一部分:「這些影像會很有意義,把我們的生活中的奮鬥,乏味,無力,掙扎和人性中的美好和微弱的兇惡都記錄下來,把這個變化的時代帶給我們的機遇和阻礙,把適者生存和不適者的無奈隱忍都一股腦地用影像呈現出來。」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牛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25/182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