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為什麼你看不到孩子優點?這樣的家庭教育會造成什麼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暖心視頻:

河南一個小村子裡,有個普普通通的小男孩:

作為留守兒童的他,生活習慣差,考試成績也是班裡倒數。不會和別人打交道,動不動就發脾氣,和同學之間的關係很冷漠。

這樣一個「問題」男孩,卻在遇到一位從城裡來的老師後,從頭到尾改變了。

當老師發現孩子的情況後,沒有批評指責孩子,而是耐心溝通,給予他肯定和支持。

他認為:「不管多差勁的孩子,身上總會有閃光點。這個男孩需要的是一位帶他走出困境,奔跑在陽光下的朋友。」

因此他會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獎勵他小零食,引導孩子漸漸成為集體裡的一分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原本孤僻的孩子開始陽光開朗。從每次考試從倒數,一躍而上到班裡前幾名。

作為一家聚焦青少年複雜心理問題的專業化家庭教育機構,一座森林在「五學一體有機教育」理論中提出:

沒有學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在小男孩的例子中,老師跨出了作為「師長」傳授知識的範疇,像「家長」一樣給了他更多心靈上的滋養。

在心理學上,家庭教育問題,與「自我認知」和「自我引導」有重要關聯。

相比較成人而言,孩子的自我引導力不成熟,所以父母的引導對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兒童教育心理學》一書里也認為:「決定行動方向的,是觀點而不是客觀事實。」

孩子的行為,會被父母的評價影響。總能看到孩子優點的父母,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根據《1×10森林工作法》「五感五力」理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始終尋求建立「親密感」,存在渴望被愛、被支持的心理需求。

你如何評價孩子,孩子就按照什麼方式成長。來自父母的冷淡和指責只會削弱孩子的自我認知,讓他逐漸喪失自信並迷失行為方向。

具體而言,一座森林提出如下建議:

1、父母要有良好的心態

當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時,積極樂觀的父母,能夠客觀看待問題。心態消極的父母,在焦慮狀態下,會無限放大孩子缺點。

父母的焦慮越多,則越無法發現孩子的優點。

當你覺得孩子出現問題時,不妨把鏡頭轉向自己,看看是否自己心態出了問題。

一座森林的青少年心理學指導專家形成的一致觀點是:

沒有什麼比作為家長對孩子的看法,更能影響他。

每個孩子的天賦不同,成長方式和成長途徑也不同。

父母要意識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心理成長是有規律。首先從心理上接納,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先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再幫助孩子進行調整。

2、積極關注帶來改變

當家長調整好狀態後,就可以把關注點重新轉到孩子身上。

比如,每天找出孩子一個優點,或者有改變的地方,並及時告訴他。

積極關注,可以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當你關注了孩子的正確行為,他才能激發出更多正確行為。

3、良好的教育方式,是科學育兒的核心

其實說這麼多,你會發現,孩子是否優秀,最終還是取決於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作為一名心理學從業者,筆者最大的感觸就是,網上能接觸到的家庭教育信息太繁雜了,而且內容較為分散,很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思路。

看完聽完,感覺好像學習到了什麼,但這些零碎的知識都只針對一個點。

家長們會發現,看了那麼多育兒錦囊,但真正用的時候無從下手,即便起作用,也只有一時。

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知識沒有系統化。

以孩子叛逆為例,從心理學上看,從小到大叛逆期其實會出現三次,每次的叛逆結合孩子年齡、認知能力的發展,相對應的方法也不同。

家長應該對此有系統性了解,才能在每個階段找到適當的教育方法。

一直以來,一座森林家庭教育致力於研發一套科學系統的家庭教育方案,能夠讓父母們理順底層教育邏輯,從內提升自我,對外科學育兒。

一座森林家庭教育聯手國內心理學資深學者和教育專家研發的《1×10森林工作法》對於各種類型的教育焦慮都有完善的解決方案。

我們的「五學一體有機教育」理論秉承「每個孩子都是一座森林」的系統化教育理念,認為:

·每個孩子不是一顆孤立的小樹,不應接受被動式教育;

·每個孩子都是一座森林,有自己的生態系統和系統機制,應該是自然有機地生長;

·家庭教育應該研究並借鑑自然學,像尊重自然規律一樣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一座森林家庭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12/182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