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叮咚:最廣泛反戰統一戰線形成烏暗示放寬條件

作者:

周三,G20領導人在於峇里島舉行的峰會上發表宣言:「今天的時代決不能是戰爭的時代」。圖片來源:SAUL LOEB/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牆內自媒體亞歐視點文章:有一個非正式的說法廣為流傳:俄羅斯是「戰鬥民族」,意謂俄能征善戰,戰無不勝,在2022年2月24日前普京執政的二十來年(不能推溯既往)里,俄羅斯確實維持了這一記錄。

然而,自從這位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二任總統2月24日簽署總統令,對烏開展「特別軍事行動」——隨著戰事推進實已演變為全面的戰爭——以來,普京任內俄羅斯作為「戰鬥民族」的神話結束了,在驍勇頑強的烏軍面前,它不再戰無不勝,而是幾乎一潰千里:

烏克蘭首都基輔及其周邊、哈爾科夫、盧甘斯克、赫爾松,再到尼古拉耶夫,俄軍占領的地區一個個失去,雙方官兵傷亡慘重,各自都逾10萬人,裝備輜重損失無算。烏克蘭最高當局把新的最大目標直接對準了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的克里米亞半島。

我們對俄軍的戰況有一個總體描述「打不贏、輸不起、撐不住」。「打不贏」、「撐不住」可以放在一起說:烏軍在戰場上已經扭轉了被動形勢,轉而變成主動的進攻方,而俄軍疲於守衛已占領地區,完全處於防禦態勢,而且無力發動新的具有實質意義的進攻,主要源於以下因素:

烏軍扭轉戰場形勢後,士氣高昂,具有「主場」優勢,同時得到盟友和夥伴國家堅定不移的支持——相關方已經明確表態並採取實際行動,其戰鬥的後勁沒有枯竭,反而不斷增長,而且國際社會越來越凝心聚力反對侵略戰爭,同情烏克蘭及其人民的遭遇,和平訴求不斷高漲——突出體現於G20和APEC峰會的「聯合宣言」。一句話,大勢在烏克蘭這邊。

反觀俄羅斯,其在戰場上從基輔周邊第一次戰略性敗退、在烏東、烏南第二次戰略性敗退,兵員、輜重損失慘重,嚴重打擊了前線部隊的軍心士氣。

其次,俄方部署在烏境內的軍火庫和指揮機構遭到重點打擊,後勤補給線大部遭到掐斷,從俄本土輸送士兵和軍需到前線部隊變得十分困難。

第三,俄方最初是按照「特別軍事行動」的模式對本國士兵進行動員的,他們絕大多數都不了解在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中的真正目標和隨後的戰事大規模推展,因此對戰爭性質的認識與最高當局的意圖產生了很大差距。換言之,隨著時間推移,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真心用命,反倒產生了反戰情緒,對俄軍在烏推進戰事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第四,從俄方擴大軍事動員情況看,很不理想,民眾反彈強烈,因此在未達到預定目標情況下倉促結束,這些增補士兵未經足夠時間的軍事訓練就被倉促派到前線,兩個「倉促」之下,可見其能夠在前線發揮多大作用。

第五,儘管俄方占著本國人口數量的相對優勢,經過努力也許能夠拼湊出比烏克蘭更多的兵員,然而它無法確保軍事裝備、武器彈藥等軍需用品的足額、及時供給,正成為克里姆林宮最為頭疼的事。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23日在面對記者時說,俄軍的武器彈藥由於受到烏方的摧毀以及俄軍戰鬥模式對它們的消耗,在接下來的戰鬥行動中可能難以為繼,而且,由於對俄羅斯的嚴厲制裁,俄方缺乏生產精確制飛彈藥的晶片等物資,因此難以對前線部隊進行迅速補充。

另一方面,G20和APEC峰會的「聯合宣言」意味著全球針對俄烏戰爭的最廣泛的反戰統一戰線已經形成,與主要由西方國家組成的援烏抗俄聯盟遙相呼應,決定了俄方同樣難以指望獲得有意義的外援。

這一系列因素都決定了在對烏克蘭的戰爭進入第十個月後,俄方已經窮盡了進攻能力,難以發起新的成規模的戰役,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其在戰爭中的處境只會越來越不利——這是俄方急於動用戰略儲備,從空基、海基、陸基三個維度對烏髮動大規模的飛彈襲擊,加速推動烏方重返談判桌的根本原因。

俄烏戰爭打破了俄羅斯「戰鬥民族」的神話還是小事,事實上隨著這場戰爭終有一天結束,俄羅斯將在數個方面承受「戰略後果」:

嚴重削弱俄羅斯包括軍事能力在內的綜合實力,使其在與美國的「戰略競爭」中提前出局;

嚴重削弱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削弱其國際地位,其作為世界局勢中的重要一極的角色將難以維繫;

嚴重削弱俄羅斯對周邊國家尤其是與它一起先後獨立的獨立國協、集安組織成員國的向心力、領導力,其主導的地區結盟將實質瓦解——這從普京近期參與相關活動中已有所體現。

嚴重改變世界和歐洲秩序,並形成總體不利於它的格局。

俄烏戰爭以及俄羅斯的戰敗將改變世界格局,並將對當今世界的主要「玩家」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任何一個大國都將為此未雨綢繆。事實上,G20和APEC峰會的「聯合宣言」已經反映了某些風向——它的最重要背景是俄羅斯可能面臨戰敗及實力削弱的前景,整個世界都「團結」起來發出反戰聲音,呼籲恢復和平。

在俄烏戰爭進入第十個月之際,它在戰火紛飛中往什麼方向發展,攸關所有大國的切身利益。

最大的一個可能方向是,以烏方條件為主,同時兼顧克里姆林宮的底線訴求,在戰爭進行到某個關鍵節點時刻,澤連斯基當局和普京當局通過和平談判,達成停戰及和平協定。

對和平談判,烏方是有一個明顯變化的過程的。

在戰前,烏方處於請求和平的地位,要求各方促成談判,阻止莫斯科發動軍事進攻;

戰爭開始的初期,烏方儘管挫敗了俄軍的銳氣,並迫使後者從基輔周邊戰略撤離,但仍尋求談判以恢復和平,並為此達成了兩份初步協議;

第三階段,隨著烏軍在戰場上進一步擊敗俄軍,勝利不斷擴大,而西方被成功動員起來,堅定不移地支持基輔當局抗俄,烏方態度開始發生顯著改變,不急於談判,而是尋求最大化地擴大戰果;

第四階段,俄烏戰略形勢逆轉,俄軍敗勢越來越明顯,雙方在和平談判中的地位「互調」: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總統令,表明除非普京離職,否則不與俄方談判,而俄方一方面繼續維持戰鬥,口頭上仍保持強硬,另一方面實際通過各種途徑推動和平談判,包括冒天下之大不韙進行核威脅,並對烏克蘭民用目標和能源設施發動大規模飛彈和無人機襲擊,泄憤同時力促和平談判;

第五階段,在美方及西方各國各種方式的介入下,烏方調整口風,同意進行和平談判,並先後提出「五點主張」和「十點和平計劃」,後者比前者更照顧俄羅斯最高領導人的「舒適度」,凸顯出基輔在某些條件方面存在妥協的可能性。

美國支持和平談判,但也強調一切由基輔決定。

和平談判一旦啟動,烏方最近提出的「十點和平計劃」將成為基礎,但烏方勢必要考慮各方的訴求,在堅持原則和根本立場及條件的同時,在一些條件方面保持靈活度,最終尋求達成一份對基輔「最好」的協議,同時,默許對克里姆林宮某些「不壞」的結果——核心是怎麼處理俄最高領導人在戰爭中的責任及如何顧及俄羅斯政權的穩定性等潛在的問題。

澤連斯基新近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就表明,烏方將會接受在國際社會參與下「以非軍事方式」歸還國家的方法,但同時強調,假如俄羅斯所有軍事人員不全部離開克里米亞,「就沒有必要在這方面浪費時間」。

對於稍早前立場堅決、強硬的澤連斯基當局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改變。

從俄方立場來說,目前克里姆林宮的意見是,克里米亞問題「已徹底解決,無需再議」,但為了達成體面結束戰爭的結果,一切都有待談判和妥協來解決,並建立在戰爭何種程度上摧毀克里姆林宮繼續戰爭的意志上。

第二大可能的方向是,在戰爭進行到某個節點時刻,澤連斯基當局和普京當局同意進行和平談判,並且同意,在談判同時,暫時停戰,但雙方在談判條件、結果甚至方式上不斷產生分歧,使和談變成「持久戰」,拖而不決,雙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戰爭時大時小,俄烏邊境持續處於不穩定狀態,歐洲局勢也被牽累,變得動盪。

在某些條件加入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爭與當今世界的其他矛盾糾結到一起,不排除衍生出更多的國際衝突。

美國和北約截至目前竭盡所有努力避免與俄羅斯直接衝突,將其視為不可逾越的紅線,這一紅線將來是否會被打破,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澤連斯基在同一場媒體訪問中已經暗示了在談判的同時暫停戰爭的可能性。他說,(在談判進行時及之後),「戰鬥何時重新開始是一個時間問題」,這就為第二個可能的方向創造了必要前提。

第三個可能的方向是,在戰爭進行過程中,克里姆林宮撐不住了,澤連斯基當局如願以償,與非普京當局舉行和平談判,形成第一種(總體上)結果。

但從目前的跡象看,普京仍然牢牢掌控著俄羅斯政權及強力機構,並在民眾及精英階層中仍然維持著令人畏懼的形象,俄羅斯社會還沒有出現能夠動搖普京地位的勢力和人物,因此,我們將其列為三個可能方向中的最不可能者。

相比較而言,這三個方向都是可能的,但我們不排除其他的任何一種可能的前景。我們只是預測,但不能包辦。

由於戰爭的參戰一方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軍事能力號稱第二強、綜合實力靠前並具傳統影響力的主要大國之一——能夠被美國政府定義為「戰略對手」就是證明,因此這場戰爭的性質是世界級的,必定產生世界性影響,世界各國如何對待它、如何參與戰爭終結的過程,將產生至關重要的連帶影響。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126/1834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