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名家專欄:中國低成本吸引力消失 影響經濟

一名中國工人在上海的日本日立家用電器公司的空調生產線上修理壓縮機。攝於2003年3月。(Liu Jin/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最大的經濟優勢之一正在消失。幾十年來,相對低成本、可靠的勞動力一直是中國經濟引擎的支柱。

多年來,來自歐洲和北美的製造商紛紛向中國投資,以比他們國內更低的成本生產產品。初期只是簡單、更便宜的產品,後來發展到更複雜、高價值的產品。這些投資及其產生的收入幫助推動了中國驚人的經濟增長速度。但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和亞洲的工資增長速度普遍快於西方,所以今天,這種低成本優勢的吸引力幾乎消失。

在中國發展的早期,工資差距是引人注目的。例如,2000年,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根據北京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的平均年工資約為9,333元人民幣。按當時的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計算,年薪約為1,127美元。當時的美國工人平均每年掙約30,846美元,幾乎是中國工人的30倍。

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the United Auto Workers of America)當時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汽車工人的平均工資相當於每小時59美分,還不到美國同行工資的3%。儘管離岸生產帶來了複雜性和成本,而且美國工人擁有比中國工人更好的培訓和更高的生產率,但工資差距如此之大,以至於生產商無法抗拒去中國生產。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工廠設在中國,以及經濟的發展,中國工資的增長速度開始比歐洲或美國快得多。到2011年,中國工人的平均年薪為41,799元人民幣,相當於當天的匯率6,120美元。那一年,普通美國工人掙的錢仍然要多得多,大約4萬美元,但差距已經縮小。那時,美國人的工資是中國工資的6.5倍。

在COVID-19疫情期間,西方在中國的採購遇到了額外的複雜性,這時中西工資差距幾乎縮小到微不足道的地步。2021年是北京國家統計局提供數據的最後一個整年,中國工人的平均年收入為105,000元人民幣,相當於16,153美元。美國工人的平均年收入約為58,120美元,僅為中國工人的3.5倍。

獨立諮詢公司ECA International的初步數據顯示,中西工資差距在2022年繼續縮小,並可能在2023年進一步縮小。該公司倍受好評的薪酬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和亞洲的工資增長在新的一年中普遍超過通貨膨脹,而歐洲和美洲工人的工資增長將低於通貨膨脹率。

該報告預計2023年中國實際工資將增長3.8%,印度和亞洲其它地區的增長甚至更令人印象深刻。歐洲實際工資預期將下降1.5%,而對美洲,他們預計實際下降0.5%。這可能會使美中工資差距縮小近3.3倍。

可以肯定的是,工資差距仍然存在,但已經不足以延續過去的生產地點趨勢。想想看,美國工人仍然擁有比中國工人更高的生產率,這也許足以完全消除勞動力成本差距縮小的影響。

近年來,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變得清晰起來。在中國尋找供應商不再像人們曾經想像的那樣可靠。在COVID-19期間,北京停止了口罩等幾種重要物品的出口。原因很容易理解,中國有迫切的國內需求。但此舉幾乎沒有激勵外國買家或生產商。繼此之後,當北京的COVID清零政策長期阻止生產時,西方生產商找到了另一個理由來重新考慮在中國尋找供應商。

中國經濟對這種西方採購的需求比以前少了。即使西方生產商尋求其它生產場所,中國經濟也可以繼續增長。但是,工資差距縮小所帶來的轉變,以及剛才提到的其它考慮因素,將減緩中國經濟增長的步伐,使其遠低於中國和世界曾經習慣的速度。

作者簡介:

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布法羅大學(SUNY)人力資本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uman Capital at the University at The Buffalo, SUNY)附屬的《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的特約編輯,也是紐約通信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在加入Vested之前,他曾擔任Lord, Abbett& Co.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和經濟學家。他還經常為《城市日報》(City Journal)撰稿,並定期為《福布斯》(Forbes)撰寫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三十個明天: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和我們將如何生活》(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

原文「The East-West Wage Gap Is Closing」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專欄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曲志卓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13/185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