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糖尿病不是傳染病,為何在家中扎堆「傳染」?醫生解答了

在現實生活中,常發現一大家子先後都「染」上糖尿病!糖尿病不是傳染病,卻出現「傳染」的現象,背後究竟是誰動的「手腳」?

家住廣州荔灣區56歲陳姨的父親和兩個姐姐都是糖尿病患者,名副其實的「糖友之家」。「老爸平時愛吃肉,每餐都得喝幾兩白酒,血糖一直都沒控制好,當為了控制血糖每年都得住幾次院。」陳姨遺憾的表示,直到去年因為護理不當出現嚴重的糖尿病足,父親不幸去世了。

隨後,陳姨大姐也在今年死於冠心病,這是糖尿病典型的併發症之一,二姐也被查出惡性腫瘤,出現腹腔轉移,醫生解釋,與血糖控制不佳關係密切,家中先後3人出現糖尿病,在死亡的「陰影」下,陳姨憂心忡忡,自己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糖尿病「受害者」?自己的兒子、女兒會不會也因此被傳染?

其實,像陳姨這樣的「一人得病、家人高危」的情況在糖友中並不罕見。據悉,中國學者曾對550個糖尿病家族進行過調查,發現除了原來的患者外,又有14%的人患有糖尿病或者出現糖耐量減退,意味著進入了糖尿病前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陳宏教授指出,還有調查顯示,75%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家庭聚集的現象,遺傳和環境因素各占一半,對他們來說,家庭化的生活方式改善、疾病管理,顯得就尤為重要了!

「糖尿病家庭」扎堆出現的背後,「遺傳」加「環境」共同導致。

「糖尿病家庭」的出現,對家庭每個成員來說都是一場無法擺脫,又必須克服的「噩夢」:

家中的小孩子是糖尿病患者時,對小小的他而言,打針注射是逃不開的魔咒,而大一點的青少年則得日日提防血糖時刻表和羞於對朋友談起自己的病,成年後的人則要面對併發症的相繼出現帶來的恐慌……

陳宏表示,不可否認,糖尿病中有100多個易感基因,一家人很有可能具有相同的遺傳基因,代代有糖友,有數據顯示,當父母一方為2型糖尿病患者時,子女患病風險為40%,而如果父母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患病風險將增加到70%。

上述所有的機率只能說明糖尿病有「遺傳傾向」,而不是遺傳病,這種遺傳傾向表現與否,與後天環境因素有直接關係。

陳宏舉例道,例如父母都有糖尿病,但一個孩子每天喜油膩、不愛運動、身體肥胖,那麼他得糖尿病的機率就高,而另一個孩子則合理飲食、運動健身,他可能終身都不會有糖尿病。

一家人在同一屋檐下,同吃一鍋飯,有著相同的飲食習慣,例如吃的油膩、飲食不節制、高熱量,相同的生活習慣:肥胖、缺乏運動鍛鍊,熬夜等等這些都會讓血糖隨著體重「節節升高」,最終表現為糖尿病在這個家族中「傳染」。

怎樣「杜絕」糖尿病延續給下一代?

目前醫學技術,基因尚無法改變,那麼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成為了防止「糖尿病家族」的唯一有效途徑,陳宏介紹,有糖尿病風險的家族成員一定要積極的參加運動,在飲食上面要注意減少總熱量,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增加纖維素等,簡單來說就吃少吃不健康的食物,增加蔬菜和粗糧。

此外,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家族成員一定要積極減重,英國專家的一項研究顯示,患糖尿病史不超過6年,BMI指數在27~45區間中,成功減重15公斤以上者,86%的患者能夠達到臨床緩解,意味著不再需要服用糖尿病藥物。「這對廣大的肥胖糖友來說無疑是個極好的消息。」陳宏說道。

除了生活上的改變外,治療在家庭中意義更為重大,陳宏指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在醫院定時服藥、打胰島素外,居家護理工作不能忽視,能有效控制慢性併發症和減少致殘、致死事件的發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快樂前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28/186030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