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吃糖蛀牙」的觀念該換了!齲齒「真兇」不止有它

為什麼從小灌輸的觀念是「小孩子不可以吃太多糖」?吃糖是產生蛀牙的唯一原因嗎?怎樣預防蛀牙?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糖和齲齒到底有沒有「親密關係」?

吃糖=蛀牙?糖:「這個鍋我不背」

齲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蛀牙、蟲牙,它的形成其實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複雜過程。目前,醫學上大多數學者認為,「四聯因素學說」能更好地解釋齲病的發生。這四大因素是: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和時間。

而我們關心的高糖飲食,其實是影響口腔環境向齲病方向發展的一個主導因素。糖、澱粉、碳酸飲料、奶茶等等這些食物的本質是碳水化合物,不知道細心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糖本身是不會導致牙體硬組織脫礦的,而細菌消化糖之後的酸性產物會分解牙體硬組織,造成牙齒脫礦。所以,酸性產物才是罪魁禍首!

碳酸飲料簡直就是「Double kill」!碳酸本身也是一種弱酸,飲料中的高糖分解後還會產生大量乳酸,這些酸「強強聯手」,再加之「日久天長、無孔不入」,即使是人體最堅硬的牙琺瑯質,也扛不住水滴石穿的功力。

齲齒「真兇」找到了嗎?非也!

如果說有酸性產物就會蛀牙,那麼即使不吃糖,日常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也會變成酸性產物,既然人人都會有酸性產物,為什麼不是人人都有蛀牙呢?這就涉及到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啦。

愛吃糖或者是吃糖多的人更易患齲病。即使吃等量的糖,如果吃法不一樣,結果也會有天壤之別。

假設其他外部條件一樣,每天同樣吃掉50克蔗糖,A君是每天早晨把全部蔗糖溶於水後一口乾杯,而B君則把糖分成5份,在一整天的時間內均勻地分成5次放在口中慢慢含服,細細品味。長此以往,A君和B君除了身體的日漸豐盈,牙齒的變化也可想而知了吧。所以,吃糖與齲齒之間的關係其實還隔著一道牆——作用時間。

糖被致病菌消化後的酸性產物與牙齒接觸的時間越長,患齲病的機率就越大,也可以理解為,吃糖的頻率在一定程度上的作用是大於吃糖總量的。

所以,在此給各位寶媽朋友們提個醒,既然小朋友不吃糖是不太可能實現的,那麼降低頻率就要放在預防的首要位置!一塊糖一次吃完,好過一會兒跑來舔一舔,一會兒拿來含一含,即使總共只吃了半塊糖,也不要再暗暗竊喜,誤以為自己與娃鬥智鬥勇成功啦,殊不知是把娃一步步推向了齲齒的深淵。

全方位防守!六招把齲齒「擋在門外」

既然齲齒的發生是多因素的,那麼預防齲齒也要全方位防守。從病因的四大因素出發,把齲齒擋在門外:

1.保持口腔衛生,抑制產酸細菌生長是齲齒預防的重中之重。

2.堅持每次進食後都刷牙,這樣能最有效地減少和控制細菌的生長。

3.使用含氟牙膏可降低齲病約25%。值得注意的是:①、6歲以下應在父母與醫生監督與指導下使用。②、在飲水氟含量過高或有氟病流行的地區不推薦使用含氟牙膏。

4.控制菌斑,除了有效的刷牙再配合上牙線,鄰間刷等神器來輔助。定期去醫院洗牙,既可以去除牙石菌斑,還可以順便做個系統性口腔檢查,把早期齲壞扼殺在萌芽期,不用等到疼得夜裡翻來覆去睡不著,又掛不上口腔科號的時候再後悔。替牙期的兒童建議每3—6個月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如果口腔衛生維護比較穩定的成年人可以6—12個月進行一次。

5.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控制含蔗糖食品,碳酸飲料的攝入頻率,降低吃糖的頻率最重要,頻率大於總量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6.合理使用各種氟化物防齲措施,乳牙及恆牙早期進行窩溝封閉。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2g8pr9e.html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光明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16/186759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