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進退失據的西太后

作者:
沒有受過教育,原本就十分狹隘的西太后,把西方的這種敵視的態度,視為對自己權力的挑戰。明知道打不過西方,卻固執地不肯妥協。因為事關權力,她自己感覺已經沒有了退路。戊戌政變之後的西太后,進入了她個人權力生涯中最為昏聵的時刻,進退失據。最後病篤亂投醫,居然聽人蠱惑,相信義和團可以刀槍不入,把寶押在了義和團身上。在甲午慘敗之後國家最艱難的時刻,做出了讓國家更加悲慘的選擇。

甲午慘敗之後,西太后並不是不知道大清需要變法,不變法即不足以保大清。光緒把馮桂芬的《校邠廬抗議》呈給她,她看了還說寫的好,非常剴切。但是,退居二線的太后,最擔心的事兒,不是大清亡與不亡,而是她的權力會不會因變法而逐漸消亡,最後只能躲在頤和園繡花觀魚。這對於一個自打1862年以來,就緊握權把子30多年、掌控一切的女人來說,委實是一件天大的事兒。

說也難怪,掌大權的人,權力就等於一切,既是眼前身後的利益,也是人生價值之所在。所有的行為,說是為國為民,為祖宗社稷,實際上,無非是保權固權,把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裡。

所以,無論後人怎樣總結戊戌變法失敗的經驗教訓,實際上,有這樣一個權欲薰心的老太婆在身後,光緒皇帝和他的近臣,再加上若干瞎參謀,無論如何都沒法子讓變法成功。除非,有誰想出一個辦法來,可以讓西太后合理合法地親掌大權,直接操作變法事宜。

西太后的悲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是個女人。按王朝時代的規則,包括大清的祖制,女人干政都不合法,而且不道德,更何況親掌大權。此前,西太后掌權,總是會拉上一個近枝的親王,先是恭親王奕欣,然後是醇親王奕譞,對外表示,她並非是單純的太后臨朝,勉強對祖制算是有所交代的。等到廢了新法,軟禁了光緒,再度殺到前台之後,她發現自己光顧著攬權了,居然連一塊遮羞布都忘記掛了,於是趕緊拉上說不上是近枝的慶親王奕劻。

光緒是一個合法的皇帝,而且已經成年親政。儘管西太后盡廢新法,贏得了頑固派,尤其是滿人貴族中的多數人的支持,但這場政變,實在是太不講究了。漫說新派人物,就算各地的督撫,也多有非議。

只要大權在握,壓住內部的非議,倒也不難。殺幾個人,也就馬馬馬虎虎鎮住了。但是,如何應對西方的壓力,倒是一個大難題。原本,變法學習西方,就是為了應對亡國的危機的,現在變法中止了,但亡國危機還在。更可怕的是,中止變法,進一步要廢掉光緒,卻是西方很不喜歡的事兒。西方,包括日本,都喜歡中國向他們的世界走,不希望中國走回頭路。

西太后的回頭路,不僅是盡廢新法,還要把光緒給廢了,另換新人。此時的她對這個不聽話的養子,要多恨就有多恨。然而,西方卻把廢光緒視為一個全面倒退的標誌,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西太后遂願。西太后先是放出風來,說光緒重病,不能視事,西方使館聯合起來,派出法國使館的醫生,進宮探視,診斷的結果說光緒沒病。西太后不肯罷休,把跟她有私人親屬關係的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立為光緒和同治皇帝的大阿哥,隨時準備換下光緒。當然,如果西方執意不肯,這條路事實上也走不通的。而這種較勁行為本身,反而導致中西關係的迅速惡化,雙方開始劍拔弩張。

沒有受過教育,原本就十分狹隘的西太后,把西方的這種敵視的態度,視為對自己權力的挑戰。明知道打不過西方,卻固執地不肯妥協。因為事關權力,她自己感覺已經沒有了退路。戊戌政變之後的西太后,進入了她個人權力生涯中最為昏聵的時刻,進退失據。最後病篤亂投醫,居然聽人蠱惑,相信義和團可以刀槍不入,把寶押在了義和團身上。在甲午慘敗之後國家最艱難的時刻,做出了讓國家更加悲慘的選擇。

說到底,權力意識太害人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張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17/186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