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與人相處:觀其已然,悟其必然,順其自然

人之生不能無群。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人與人相互連接。

有連接,就容易有摩擦,有恩怨。

相處是一門學問,和別人交往,是每個人都要修行的課題。

趙玉平老師說,與人相處的智慧可以濃縮為「觀其已然,悟其必然,順其自然」。

從過往中識別人心,從人性中看出必然,從時間裡看清緣分。

看清因果,保持邊界,來之不拒,去之不留,才是與人相處的最高境界。

01

觀其已然

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的幫助下,成為一代霸主。

幾十年後,管仲病重。

齊桓公前去探望,並向他詢問國事。

管仲說:「易牙、豎貂、開方這三個人不能信任。」

齊桓公不解。

他問道:他們愛我勝過愛他們的家人,父母死了也不回去奔喪,怎麼不值得信任呢?

管仲說,一個人連自己的至親都不愛,又怎麼會真心愛國君呢?

管仲病重不治,很快去世。

齊桓公把他的話當成耳旁風,依然重用三人。

後來齊桓公生病,這三人果然謀反,把齊桓公餓死在宮中。

《晉書》裡講:人道之始,莫先於孝悌。

孝順父母,愛護家人,是一切教養的開始。

如果一個人對親情淡漠,那你對他再好也沒有用。

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把他們的心暖熱,更何況我們這些外人呢?

《三國演義》裡,曹操圍困徐州。

呂布出城投降。

曹操愛才心切,本來想接受呂布的投效。

劉備卻說了一句:曹公難道不記得呂布是怎麼對丁原和董卓的了嗎?

一句話,直接斷送了呂布的生路。

丁原和董卓都是呂布的義父,視呂布為己出。

但是呂布為了利益,不顧恩情,兩位義父先後死在他的手裡。

曹操縱然愛才,這樣的人也是萬萬不敢用的。

老話說:一節見則百節知。

看到一個人過往的表現,就能推斷他將來的表現。

如果一個人對身邊最親近的人都不夠好,那麼對待朋友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觀其已然,知其必然。

面對這樣的人,選擇敬而遠之,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02

悟其必然

老話說:窮人街前無人問,富人千里結賓朋。

趨利避害這種事,刻在人們的骨子裡。

千百年來,難以變易。

很多時候,我們要去相信人性,而不是相信人。

洞悉人性的底層邏輯,悟其必然,一個人才能真正生出智慧與寬容。

戰國時期,孟嘗君門客三千,身邊匯聚了齊國最頂級的人脈和資源。

但是孟嘗君被罷免之後,這些人紛紛離開,和孟嘗君劃清界限。

後來孟嘗君重新獲得齊王信任,回到都城,這些人又紛紛趕來投靠。

孟嘗君心中不忿,發誓要讓狠狠地羞辱這些人。

門客馮諼卻說:富貴多士,貧賤寡有,事之固然。你富貴的時候大家都來攀附,你衰落了大家都避之不及,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就像是早上的時候,大家匆忙奔赴集市,晚上的時候,紛紛離開集市。

不是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傍晚,而是由於所期望得到的東西集市中已經沒有了。

趨利避害,人性使然,沒有必要憤怒,也沒有必要責怪。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決戰。

當時曹操只有兩萬兵力,袁紹卻有十萬之眾。對峙中,曹操逐漸露出敗相,他本人也萌生退意。

直到謀士獻計,曹軍燒掉袁紹的糧草,曹操才得以戰勝袁紹,逆風翻盤。

戰後,曹操在袁紹的住所搜到很多曹軍將領投降的信件。

很多人建議曹操以儆效尤,嚴懲不貸。

曹操卻下令把文書燒掉,說:袁紹這麼強,我都惶恐不安,難以自保,何況他們呢。

被寬恕的將領心中感恩戴德,軍心也得以穩定。

趨利避害,是人之本能。

一個人如果對人性有足夠的洞察,就不會輕易責難。

熊培雲教授說:我們要去原諒人性的幽暗。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原諒某個人,而是去選擇原諒人性。

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卻也能接納人性中壞的一面。

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真正收穫慈悲與寬容。

03

順其自然

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詩: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

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

回憶當年自己和高適、李白一起遊玩的歡樂時光。

當時三個人都是官場失意,彼此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從開封到商丘,三個人喝酒聊天,彈琴賦詩,寄情山水,好不快活。

但在安史之亂爆發後,面對時代的巨浪,三個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高適投奔了老皇帝玄宗,杜甫投奔了新皇帝肅宗,李白則投奔了永王李璘。

高適憑藉軍功扶搖直上,成為平叛的功臣。

李白則因為永王謀反,成為「從逆」的反賊。

昔日的好友,再也融不進一幅畫裡。

李白被囚,寫信向高適求情,表示自己從無反心,希望高適網開一面,放自己一馬。

寫出去的信,卻如石沉大海。

一個平叛的將軍,又要如何去為一個反賊求情呢?

最終李白戴著反賊的帽子,被流放夜郎。

作家海宴說:

「世間有多少好朋友,年齡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輩子莫逆相交。

可誰會料到旦夕驚變,從此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天涯路遠。」

世事無常,人生變幻。

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從來不能強求。

當彼此的人生不再有交匯的軌跡,朋友之間的友誼,往往也會隨之散盡。

我們每個人都只能陪伴彼此一段路。

遇見了就好好珍惜,分離後就努力釋懷。

開元二十三年,孟浩然在京城四處拜謁,求取功名。

王維欣賞孟浩然的才華,主動收留了孟浩然。

在詩歌一途,兩人彼此欣賞,相見恨晚。

平時在一起遊山玩水,宴飲賦詩。

王維給孟浩然親手繪製了一份絹本畫像,「風儀落落,凜然如生」。

孟浩然則寫詩誇讚王維,引為平生第一知己。

但是後來,孟浩然開罪皇帝,不得不離開京城。

王維雖滿心不舍,卻也只能無奈離別。

他說: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無可奈何,卻又不再追問,不再挽留。

緣分來了,擋也擋不了。緣分盡了,留了留不住。

感情是真的,遺憾也是真的。

與其念念不忘,不如努力放下,彼此看淡。

人在風中,聚散不由你我。

順其自然,各自珍重,才是對彼此最好的祝福。

荀子說:人之生不能無群。

沒有人可以在大海里獨居,每個人都是一片島嶼,彼此守望,才能連接成整片陸地。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交往的方式,也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看清因果是智慧,明白人性是寬容,懂得隨緣是境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322/188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