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當局印發新版《國務院工作規則》。李強剛一出任國務院總理,就將李克強時期的大改,全面「習化」。這並不奇怪。
之前,中共「派系共治」,黨魁和總理是不同派系的,有一定的相互制衡作用。比如,坊間傳聞中南海「南院與北院之爭」(中共中央書記處位居南院,國務院位於北院);又如,習即使對李克強並非滿意,也無法將其趕走。但是,習在「二十大」發力打破常規,三連任就如同他一人組閣,檯面上清退各大派系(例如團派「團滅」),政治局是清一色習家軍,還提拔沒有多少政治根基的李強當總理,從而完成了最高層權力的「全掌握」。
李強主持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新規則:第一,指導思想只有一個習近平「新時代」,之前慣用語「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全部被「清零」。前黨魁江澤民已死、胡錦濤被「架走」,習近平舉世再無並肩者,權力達到頂峰。
第二,2018年版規則十一章六十四條,新版縮減為八章四十三條。李強強調,國務院首先是個「政治機關」。什麼意思呢?習黨中央是決策者,講究的是領導力;國務院是執行者,講究的是執行力。過去並稱的「黨中央、國務院」,兩者的實質關係進行了歷史性的調整。新版前所未有的增加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健全和落實請示報告制度,重大決策、重大事項、重要情況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報告」等等內容。
第三,中共建政以來,國務院的決策重心經歷了從「全體會議」到「總理辦公會議+常務會議」再到「常務會議」的發展歷程。新版對常務會議作了兩點重大修改。其一,新增「討論需提請黨中央審議、決定的重要事項」作為常務會議的主要任務第一款。其二,減少常務會議召開的次數,由每周一次改為每月召開2至3次,如有需要可隨時召開。與此同時,國務院卻建立學習制度,一般兩個月安排一次專題學習,學習活動由總理主持,學習主題由總理確定,「重點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要求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
第四,新版新增規定「國務院工作人員要旗幟鮮明講政治」,「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政府工作全過程各領域。」
這些都顯示李強執掌的國務院與李克強時期大不同了。但是,習近平是不是就因此完全掌控了國務院呢?未必。本文提出兩點理由。
其一,從國務院領導班子看,一個總理、4個副總理、5個國務委員全是新人,沒有中央政府領導經驗。他們要完全駕控國務院這個工作機器,可能還需要一定時間。作為一個彌補措施,各部委一把手基本都留任本職,其中,央行行長易綱、科技部長王志剛、財政部長劉昆、交通部長李小鵬四位都不是本屆中央委員。顯然,如何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是當局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更深一步的問題,則是如何收拾人心。有評論說,習近平的權力達到頂峰但權威已落到谷底,一些高層人士可能選擇旁觀或暫時退出,讓習家軍去玩,等他們玩栽了再說。人心不服,是習掌控國務院的最大障礙。什麼躺平、低級紅高級黑呀,不可能根除。
其二,國務院的體制問題積重難返。換總理、部長都容易,但要讓國務院這部工作機器有效運轉很難。為什麼國務院機構改革5年就搞一次?因為早就毛病纏身,習近平沒決心也沒辦法給祛病。舉例而言,中共現行的1982年憲法,都已於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了;可也是1982年制定的《國務院組織法》,到現在都無法修訂。修訂《國務院組織法》比修訂《憲法》更難,這不是顛倒、荒唐的事嗎?朱鎔基、李克強都曾提出過修法問題,最後不了了之。在這背後,是國家機器既得利益之強悍。比如,國務院部門和機構的數量沒有限制,部門負責人副職數量超編嚴重,各部委司局級內設機構數量普遍過多(有的甚至超過30個),人員臃腫、三個官一個兵、效率低下。比較而言,日本是世界上公認的國家機構最精簡的國家之一,實行編制實名制管理,1968年至1981年間五次推行定員削減計劃,總計減少14萬人。而中共這些年的機構改革呢?都是打亂仗,陷入「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2023年的這次黨政機構改革,也是換湯不換藥。
綜上所述,習近平控制著國務院的上層人事,但並沒有理順國務院系統的人心,迄今也沒有對千瘡百孔的國務院體制進行根本性改革,不去打破現有利益格局,只是一味政治高壓,效果可能恰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