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康熙《庭訓格言》8句話,這才是真正的貴族教育

康熙是康乾盛世的開端,他兢兢業業,政績斐然,而且對子孫後代的教育也十分成功。

雍正乾隆,都是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皇帝。

康熙平素對子孫的教誨,被他的兒子雍正彙編成《庭訓格言》。

今天摘選其中的八條,不管是對教育子女還是提升自我修養,都能從中得到許多有益的教誨。

01

懷善念、行善事,最能安詳平和。

訓曰: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蓋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是故古語云:「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譯文:人生一世,內心應該充盈著歡喜安詳,人的心裡美好,自然產生善念,心中忿怒,自然產生惡念,

所以古人說,善良的念頭一發出,人就會有福氣;惡的念頭一產生,就會有厄運。

感悟:曾子曾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求神拜佛,不如保持善良,善良才是一個人最好的護身符。

存善念,吐善言,行善事,必得善果。

02

慎獨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訓曰:《大學》《中庸》俱以慎獨為訓,是為聖第一要節。後人廣其說,曰:「不欺暗室。」所謂暗室有二義焉:一在私居獨處之時,一在心曲隱微之地。夫私居獨處,則人不及見;心曲隱微,則人不及知。惟君子謂此時,指視必嚴也,戰戰慄栗,兢兢業業,不動而敬,不言而信,斯誠不愧於屋漏,而為正人也夫!

譯文:儒家經典常常提到慎獨是成為聖人的第一修養,後人把它解釋成不欺暗室,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和內心的隱秘之處,都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

懂得時刻保持敬畏,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讓人保持尊敬。

感悟: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能持守內心,把外在的道德標準變成內心的修養,這樣的人才是真的強大。

他們有著牢不可破的精神家園,無論外在有多少誘惑,都不能讓他放棄原則。

老子言:「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戰勝別人不值得誇耀,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大。

懂得慎獨的人,戰勝私慾,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境界。

03

聰明人,借別人的眼睛看世界。

訓曰: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凡人各有識見。常與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見,即以奏聞,言合乎理,朕即嘉納。

譯文:我從不輕視人,說誰無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聞,我常對大臣們說,你們只要知道的,就不妨告訴我,只要是合理的,我一定嘉獎採納。

感悟: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自己的視角,不同的視角合在一起,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

山不辭石方成其高,水不辭海方成其大。

只有兼收並蓄,容納百家,才不會管中窺豹,夜郎自大。

一個人的格局、見識,都由此而來。

聆聽別人的建議、想法,是完善自我、事業進階的必由之路。

04

無事如有事,有事如無事。

訓曰: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範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譯文:沒事的時候,要保持警惕,防患於未然。有事的時候,要泰然自若,不要過度緊張,一切正常處理就好。

膽大心細,心中謹慎,行事風格卻要大膽凌厲。這才是做事的方法。

感悟:北宋蘇轍說,「無事則深憂,有事則不懼。」

功夫下在平時,多思考,多想辦法,多提高自己,不要臨時抱佛腳,那樣一定會變得慌亂不堪。

心態一崩,事情自然也就亂了。

時時警惕,細心謹慎,雷厲風行,這才是一個合格的主事人。

05

自律,才有生活品質。

訓曰: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

譯文:別太貪戀口腹之慾,注意起居,不要貪睡,這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秘訣。

感悟:自律才有自由。

平時不注意飲食、休息,熬夜、吃油吃冷吃辣,身體自然也就容易出問題。

平時管不住自己,生病就要遭罪了。

所以,在平時嚴於律己,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06

認錯、改錯,才是成長契機。

訓曰:凡人孰能無過?但人有過,多不自任為過。朕則不然。於閒言中偶有遺忘而誤怪他人者,必自任其過,而曰:「此朕之誤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為所感動而自覺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

譯文:人生在世,誰能不犯錯呢?但是大部分人都不願承認自己錯了,我就不這樣,我總是主動認錯。

別人總是因為我的認錯而感動到不安。

而事實上,能夠主動認錯,多是品德高尚的人。

感悟:孔子評價顏回,說他不貳過。

坦然認錯,有錯就改,不犯第二次。

人都會犯錯,不用苛責別人,不用詰難自己。

認錯改錯,才能讓自己不斷成長。

07

謹慎,才能人生安穩。

訓曰:凡人於事務之來,無論大小,必審之又審,方無遺慮。

譯文:無論什麼事情,一定要耐心細緻,才能不留禍患。

感悟:老子講,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小心謹慎,才能少犯錯,少翻車。

這樣的人,做事穩重,讓人更信任,人緣自然也就更好。

08

吃苦是福。

訓曰:世人皆好逸而惡勞,朕心則謂人恆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不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故《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是觀之,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矣。

譯文:人性本身好逸惡勞,而實際上,只有在勞動之餘,一個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安逸;如果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那麼他感受到的不是安逸,而是無聊。

一直無所事事,意味著他們將來也沒法吃苦耐勞,做出什麼大事了。

《易經》上說:「天道運動晝夜不息、周而復始,在運動中存在和發展,君子應當效法天道,自強不息。」

所以,聖人把辛勞作為福分,安逸當成禍患。

感悟:自古以來,聖賢教導子女,都是鍛鍊孩子,讓孩子親力親為,吃苦耐勞。

讓孩子小時候多吃點苦,不是什麼壞事,總是捧著慣著,只能養出好逸惡勞的敗家子。

在逆境中,不但可以激發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還能磨鍊心智,讓孩子真正成人。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詩詞天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1/188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