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已經不可救藥了嗎?史無前例大放水,中共為何反而通縮?

—何冰:史無前例大放水,中共為何反而通縮?

作者:
2023年3月中共的物價指數顯示明白無誤的通貨緊縮: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0.7%,環比(與2月份相比)下降0.3個百分點,低於預期;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僅僅0.1%(幾可忽略),環比(與3月份相比)下降0.1%。 人們紛紛問到,為什麼通縮?我們不是剛剛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大放水嗎?

在中國,2%的人群(按14億人計算,大約是2800萬人)占據了社會80%的財富,貧富懸殊。圖為安徽合肥市的拾荒者。(STR/AFP)

2023年3月中共的物價指數顯示明白無誤的通貨緊縮: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0.7%,環比(與2月份相比)下降0.3個百分點,低於預期;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僅僅0.1%(幾可忽略),環比(與3月份相比)下降0.1%。

人們紛紛問到,為什麼通縮?我們不是剛剛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大放水嗎?

2022年4月末中國的廣義貨幣250萬億人民幣,2023年4月末增加到281萬億人民幣,一年之間增加31萬億元人民幣!

曾記得2009年發生金融危機時,中共祭起了兩次以上一次4萬億元放水的拯救經濟的計劃,人們大呼洪水來了!增發4萬億元是什麼概念呢?在1990年剛開始公布貨幣發行數據的時候,全國的廣義貨幣存量是1.9萬億元人民幣。到2009年2月金融危機爆發前夕,貨幣發行已經經過了19年的膨脹,總量也就是50萬億元,到2009年12月份,增加到60萬億元。

可是過去的12個月期間,廣義貨幣卻增加了31萬億元!如此急速、巨額的增發貨幣,世所罕見。

可見中共的經濟困境之險惡、情勢之緊急。

難怪從專家學者到普通知識分子,都會琢磨這個問題:錢去哪兒了?

我在國內的校友也跟我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澄清一個概念:增發貨幣不一定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就是物價上漲,如果增發貨幣卻並沒有發生物價上漲,就不是通貨膨脹。同理,通貨緊縮就是物價下跌,如果在增發貨幣的背景下物價只有微弱上漲,也屬通貨緊縮。

在本世紀初、乃至於金融危機之後,我就已經注意到了這個現象,也就是大量增發貨幣也不一定導致物價上漲。

在2003年到2009年2月份之間,廣義貨幣存量從20萬億元增加到50萬億元,增加1.5倍。但是我發現家鄉小城市的生活依然很便宜,唯有房價在漲。觀察我生活所在的深圳乃至珠江三角洲,就看明白了:小商品和電器等所有消費品的中檔的和低檔的,供應源源不斷,有多少需求就立即出現多少供應,加工能力很強。窮怕了的國人拼命地工作,以最低的成本大量生產商品。以手機為例,深圳、東莞一帶電子工業中心,於2010年開始出現智慧型手機以後,人們一般看見的就是為大品牌做加工的大廠,但是其實更多的是散落的各種規模的小廠,一個懂行的人租個兩居室就可以開始做貼牌手機。充足的供應滿足各個階層的需求,將終端產品的價格一直固定在低位(差異化營銷的商品不在本討論之列)。

只有供不應求的商品才會漲價。但是人們對多數消費性商品的需求,並不會隨著手上的錢多了就一直增加需求。不僅一次性購買的消費品如此,例如家具,不會因為收入增加而相應增加需求;即便是重複消費品,例如手機,在過了普及階段之後,也不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同步增加。

美國的情況也證明了,增發貨幣並不一定發生物價上漲。從2009年開始,美國一直搞量化寬鬆,多數時期利率很低。但是不僅多年都沒有發生通貨膨脹,而且有幾年通脹率低於2%,在1%上下徘徊,呈現通貨緊縮的特徵。真正發生通脹,是在2020年中共病毒期間。雖然此時也大量增發貨幣,但是物價上漲的真正原因是全球供應鏈出現阻斷。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因為供應鏈出問題,美國低收入消費者拿到紓困支票之後,一定是大買特買;商家立即增加訂貨,中國的、其它國家的廠商加緊生產,需求立即得到滿足,最終價格漲不上去。美國消費者的需求有多大,供應就會有多大、多快。只要不出現持續的供不應求,就不會發生通貨膨脹。

到今年,供應鏈問題已經解決,為什麼通脹率依然高企?從數據來看,目前美國的物價因為兩個主要的因素而支撐著:其一,工資上漲,許多種類的勞動力供應緊張導致工資上漲,商品和服務的銷售價格也相應上漲;其二,根據媒體的觀察,美國的企業抬高了銷售價格,所以儘管股市下跌了幾個月,銀行業也動盪不安,但是美國的公司獲利不菲。

綜上所述,增發貨幣並不必然導致物價上漲。但是在美國,增發貨幣必然導致資產價格上漲。例如房價和股票價格,在金融危機之後的十幾年中獲得了長足的增長。

中共經濟在本次病毒疫情以前也是與美國類似的情形,只不過中共經濟的資產價格上漲主要體現在房產價格上,股市卻一直難以穩定上漲。這是因為中共經濟的扭曲發展造成股市不能健康發展,老百姓不信任股市能穩定帶來財富的增長。

但是,這一次,在12個月內新增31萬億廣義貨幣之後,不僅股市,甚至房產價格也沒有上漲。

這又是為什麼呢?

公眾號「財主家的餘糧」在新浪網發表標題為「31萬億的新錢,都去了誰的帳戶上?」一文,通過分析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看到「在過去一年中增加最多的是居民定期存款以及其它存款,從2022年的75.2萬億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91.6萬億元,淨增加16.4萬億元。」也就是說,新增31萬億元貨幣發行已經有一半進入居民存款帳戶。貌似藏富於民,而且速度飛快,是吧?但是其細節揭示的真相是冷酷的。

「財主家的餘糧」進一步分析招商銀行公布的存戶數據,看到這樣的分布:

「占總客戶群體0.07%的富人,擁有招商銀行管理總資產的31.3%,2022年其人均資產高達2813萬元,相比2021年人均增加33萬元;

占總客戶群體2.2%的中產,擁有招商銀行管理總資產的50.1%,2022年其人均資產為151.4萬元,相比2021年人均減少近2萬元;

占總客戶群體97.75%的普通,擁有招商銀行管理總資產的18.6%,2022年其人均資產為1.25萬元,相比2021年人均增加1100元。

綜合招商銀行的數據,2.27%的人擁有招商銀行所管理資產81.4%,通常所謂的「2/8法則」,用在財富分配上,極大概率低估了財富分配的不平衡性——實際是2%的人可能就擁有了80%的財富。

更重要的是,以往人數、資產和人均資產都持續增長的『中產階級』,在2022年,其人均資產額度,居然罕見的出現了下降(人均下降2萬元),而不管怎樣,富人和普通民眾的資產,反而都還有所增加,這說明在過去的2022年,財富的不平等在加劇,而中產階級,恰恰是最受擠壓的一群人。

實際上,作為非『國有六大行(工中農建郵交)』的成員,招商銀行在中國東部的大中城市服務網點較多,而在中西部的網點相對較少,其客戶整體上已經屬於中國文化層次和收入相對較高的人群——招商銀行的客戶資產分布,尚且是如此情況,中國整體的貧富差距,大家應該抱有更清醒的認識。」

作者的分析精闢,我唯有直接引用以表敬意。

這裡就展示了房地產價格不上漲的原因:巨富的這個群體早已經不需要居住房,而投資房不是時候,他們的錢存在銀行里等待著弄出中國。只有中下層群眾還存在大量對居住房的剛需,這部分人增加收入就有可能購買房子。但是數據顯示,他們中大多數人在過去一年中僅僅增加了1000元的收入,而中產階層則平均減少了2萬元的收入。

中共國目前失業率高漲、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因此造成美國通貨膨脹的眼前的原因在中國也不存在。

現代貨幣銀行制度下的全球經濟,實行的是凱恩斯主義。解決經濟停滯的方法就是增發貨幣,其經濟增長必然伴隨通貨膨脹。因此出現通脹是正常的,需要防止出現的,是惡性通貨膨脹和通縮。前者意味著經濟將高燒至死,後者指向經濟癌症,除非進行深層次改革,否則一定死亡。因為解決經濟蕭條的唯一方法,也就是增發貨幣,已經不靈了,只能帶來最不希望看到的通縮,這個經濟體已經不可救藥了。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4/190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