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人物: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生孩子了?

作者:

梁建章先生有些焦慮。身為攜程集團的聯合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這些年,他更多以人口學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今年的情況讓他覺得有些糟糕,「生育問題比日本還要嚴重了」。

他的焦慮來自一組數據。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人口數據,他「有點震驚」——截止2022年年末,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末減少了85萬人,這是中國人口近61年以來首次出現負成長。有人將2022年稱之為「人口下降元年」。這一年的新生人口是956萬,僅有2016年的一半。現在的年輕人好像都不生孩子了?

他預料到了人口負成長,但沒想到來得如此之快。從2007年去史丹福大學念經濟學博士開始,他就把人口和創新作為他研究的首要問題,「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對於人口問題的認知,都有各自的盲區」,在新書《人口戰略》中,梁建章說,「很多經濟學家雖然明白人口萎縮的危害,但並不清楚人口的數據;很多人口學家雖然知道中國的人口數據,但是並不認為人口萎縮是個壞事」。更讓他感到焦慮的是,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口政策是一個敏感話題,缺乏討論」。他相信自己的多重身份可以提供獨特的視角,也認為做學術和做企業一樣,都是在為社會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他有兩個微博帳號,一個是「攜程梁建章」,有25.6萬粉絲,不常更新;另一個是「梁建章-關注人口問題」,有83萬粉絲,保持穩定的更新頻率,每隔幾天,他都要發表文章,有時是提出一些政策建議,有時發一些數據分析,或者隔空與一些專家、網友「打個嘴仗」,然後再闢謠一些對他言論的「杜撰」。

他不遺餘力地「催生」,提出的建議有時顯得過於激進,這時常為他招致批評,但這些似乎不會挫傷他表達的熱情。這是他少有的超過1小時的訪談,因為此時此刻,他愈發察覺到發出警示的重要性。

我們和他聊了聊,人口負成長究竟意味著什麼?年輕人為什麼不生孩子了?女性的生育與職場困境該如何解決?以及,一個人口學家如何理解不育的個人選擇?

以下,是《人物》與梁建章的對話:

人口負成長的警示

人物:2022年中國的出生人口數量只有956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你看到這組數據的時候,是什麼反應?

梁建章:有點震驚。雖然這麼多年,我對人口的預測是有預期的,二胎政策放開到現在,人口出生數量從1800多萬下降到現在的1000萬以下,這條曲線在預料之中。但是回頭看,也不過就六七年的時間,短時間內下降幾乎減半,並且是在和平繁榮的階段,即使是我也是有些震驚。日本之前也出現過出生人口的下降,但是沒有短期下降這麼快。

人物:從人口學家的角度來說,人口出現負成長對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麼?在公眾的討論中,你認為哪些內容或危機是被大眾忽略掉的?

梁建章:現實層面上,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老人的福利是靠年輕人提供的,如果兩個人都是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家裡四個老人,贍養負擔很重,你根本照顧不過來,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會帶來生活水平的下降。

但很多人還沒能理解的事情是,人口的下降不僅僅是勞動力的問題,也是創新和綜合競爭力的問題。

大部分人只關注人口總量,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口總量也只是略微下降,總量的略微下降掩蓋了新出生人口的劇烈下降。馬上可以看到的是,可能有一半的小學、幼兒園,招不到學生了。更大的影響是,二十年以後勞動力會減半,各方面的需求也會減半,無論任何一個行業都會受到影響。需求減半了之後,國家的競爭力與創新力的影響就不止是減半。如果整個社會創新力不強,那麼社會財富在全球的餅裡面就會分得更少。

人口本身會帶來規模效應,四個人比兩個人更強,人多的時候是規模正效應,會有更多的人可以合作,市場規模越大,就能分攤更多的成本。如果四個人減到兩個人,規模效應減掉的不止是一半。這對未來中國的創新力,二十年以後是巨大的影響。

人物:你在新書《人口戰略》中預判,按照中國目前的低生育率,低預測的情形下預測,我們的人口優勢將在100年內喪失殆盡。這種預測的原理是什麼?如果這種情況真的會出現,又意味著什麼?

梁建章:這是基於生育率的預測,而生育率的預測要考慮到背後的成因,目前中國導致低生育率的證據還在加強。

現在中國影響生育的最高的成本是教育、房價以及社會福利。我們預測中的高預測、中預測與低預測的不同點其實是基於對未來生育福利的預測。中國房價高,短期內無法解決,福利也比其他國家小,教育的內卷程度目前只有韓國能比。目前韓國的生育率低於1,一對夫婦平均生不到一個孩子,中國現在的生育率為1.1,但韓國現在在生育福利上不斷投入,有可能會回升一點,未來中國的生育率很可能會接近於韓國。

人口優勢會在100年內喪失很好理解。100年是四代人,2022年中國出生了956萬人,如果人的平均年齡是80歲,以減半的速度下降的話,一代人是四百多萬,兩代人的話再減半,新出生人口可能只有兩三百萬人。中國現在的人口總數是14億,兩代人是1/4,三代人是1/8,以此類推,這就意味著一百年以後,總人口可能還有四五億,但人口的(衰減)趨勢一定是奔著2億人去的。

奈及利亞現在只有2億人口,但由於奈及利亞的出生率是中國的5倍以上,按照這種趨勢,在十年之內,奈及利亞的出生人口就會超過中國。而按照育媧人口的預測報告,如果沒有出台實質有效的鼓勵生育的政策,中國人口到2050年將減少到11.7億,2100年中國人口將降到4.79億,占世界比例將從現在的17%降至4.8%,而新出生人口只有世界新出生人口的0.89%。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人口大國地位會成為一種歷史。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在中國一對夫婦平均生1.1個小孩,這已經低於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的1.5的生育率的警戒線。而北京上海的生育率甚至只有更替水平的1/3,這是非常不樂觀的。如果沒有大力鼓勵生育的政策出台,那人口大國的地位肯定會不保。

人物:你的書里有一個詞彙,生育率下滑慣性。這會導致什麼?

梁建章:它有一定惡性循環的作用,如果這個社會都習慣了沒有小孩或者只生一個小孩,那對多孩家庭就不會那麼友好。房子只造小戶型,酒店也不會提供很多家庭的房間。

梁建章新書《人口戰略》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生孩子了?

人物:你也會拿日本的數據與中國對比,但其實房價也好,教育也好,在日本同樣也是非常高成本的。為什麼中國這樣的情況會讓你更擔憂?

梁建章:房價要跟相對應的收入一起來看,日本的房價除了東京的黃金地段,其實沒有那麼貴。雖然東京的房價跟中國的一線城市差不多,但比不上深圳、上海、北京。其他城市的房價比中國還是便宜一些,尤其在對應他們的收入之後。日本的教育比歐美卷,但是沒有中國那麼卷,日本小學生的習慣培養也要比中國好,你在日本可以看到小學生們背著小書包獨立地上學,獨立地做家務,養得很精細化。現在日本鼓勵生育的政策也比以前更積極,福利也更好。以往日本都被認為是最壞的榜樣,事實上我們的問題要比日本嚴重得多。

雖然日本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結婚不生育,但他們的家庭如果有小孩,一般都是兩個以上,平均生育數量是1.3—1.4,韓國是0.8,中國在兩者之間,中國的大城市比韓國更差。未來中國的年輕人還是會往大城市匯集,行為也會更接近於大城市,情況是要比日本差很多的。當我們的生育友好程度能夠趕得上日本,進一步需要向北歐國家看齊,那才有可能避免像日本經濟出現的狀況和問題。

人物:你如何看待中國的生育環境?在中國,一對夫妻養育一個子女,平均要花費的成本是多少?

梁建章:中國生育成本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更客觀的計算方式是用生育成本減去福利除以人均GDP,北歐國家得出的結果是兩三倍,中國和韓國要六七倍,這也就意味著要花六七年的收入才能養得起一個孩子。當前中國撫養一個孩子的總成本平均是50萬,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平均生育成本已經接近每個孩子100萬。生育成本直接影響生育率,所以中國民眾的生育意願和生育率幾乎是世界最低的。

人物:你是否觀察過中國的生育率地圖?我們觀察到,中國的一線城市和東北三省的生育率只有0.7-0.9,北京出生率全國最低。從區域上看,北京低生育率的原因與東北不盡相同。生育率與哪些因素呈正相關?

梁建章:東北的都市化程度高,整體的經濟不是太好,收入比較低。這對年輕人來說,壓力會大,因為年輕人承擔了新的產業與新的就業機會(的功能),這部分增量缺失之後,經濟發展就更停滯,年輕墮胎失得也多。這些年輕人中的大部分流出路徑是去一線城市,在新的城市,他們作為外來的年輕人,生活成本與購房壓力是很大的。

這麼來看,雖然東北房價和生活成本與一線城市比起來沒那麼貴,但經濟不景氣,人口流失,留下的人收入也不好,撫養孩子的壓力也大,生育率就比較低。這其實是一個自反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8/190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