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走路的力量(此文無價)

人,生於世界上,存於宇宙間,要一直行走在路上。

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行走是最好的藥。」

行走在路上,有自然的曼妙,生命的極致,人生的遠方。

既能富養身體、滌盪心靈,也可以沉澱閱歷、升華感悟。

放鬆身體,大步向前走,便會擁有萬千力量。

01

走路,鍛鍊身體

俗話說:「走為百練之祖。」

走路,是鍛鍊身體、延年益壽的最佳方式之一。

既能活動筋骨,消耗熱量,也能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

走路多了,身體就好了,疾病也就少了。

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楊振寧先生,至今已是百歲高齡。

楊老曾坦言,自己長壽的原因:一是家族沒有遺傳病,二就是生活方式好。

他每天除了讀書看報,寫字作畫,有空就會出門走路鍛鍊。

常常一走就一小時,即使年紀大了腿腳不靈活,也會堅持在家中走路。

在他看來,走路老少皆宜,可以從容舒展全身關節筋骨,提高機體抗病力。

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

只要我們起身走動,身心的狀態就都能健康飽滿。

甚至,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也能發生神奇的變化。

02

走路,滋養心靈

歌德說:「只有運動才可以除去各種各樣的疑慮。」

走路,就是在清空自己,所有的焦慮困擾,都會隨風而逝。

如果你累了、痛了,不妨出門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

在大步向前中感受世界,讓心靈得到足夠的滋養豐盈。

哲學家尼采曾經歷過一段晦暗的時光。

感情中,他多次求婚,多次被拒,痛苦萬分。

事業上,新書備受抨擊,還激怒了一批古典主義教授。

因此,他不僅患上了頭痛病,連視力也迅速惡化。

為了治癒自己,他辭去大學教授的職務,開始一個人散步。

無論是森林湖邊,還是山間小路,都有他行走的身影。

長期行走,他的病痛不僅逐漸好轉,心靈也愈發平靜。

走路,能幫我們去除雜念,放空心緒,放鬆心情。

在大自然中漫步行走,就是對心靈最有力的滋養。

不知不覺中,內心變得平靜安寧,精神世界也會更豐富美好。

03

走路,豐富閱歷

北島說:「一個人的行走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走路,是拓寬視野、豐富閱歷的最佳助推器。

你走得越遠,世面見得越多,生命也會因此更厚重。

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20歲時便開始在全國遊學考察。

從長安出發,出武關,經南陽,游瀟湘,登會稽,歷崑崙。

先後十幾年間,他遍覽名山大川,尋訪文化遺蹟,收集歷史資料。

在行走中,他學識漸長,閱歷深厚,人生觀和歷史觀也愈發完善。

如此,司馬遷才能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有句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不出去走走,讀再多書,難免會以為眼前的世界就是全世界。

閱歷決定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決定命運。

唯有去行走,去熱愛,才會有大格局,有大視野,活出真正的人生意義。

04

走路,感悟人生

常聽人說:「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即便工作繁忙,也千萬別停止探索世界的腳步。

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親身感受人生的美好與純粹。

漫步之間,思考感悟,提升自己,讓內心變得遼闊而美好。

俞敏洪在自序中說,自己每年都會去抽時間去旅行。

行走於山水間,看風土人情,觀世事變化,悟生命真諦。

他在寫到去火山徒步時,因為雲霧繚繞,要時刻擔心會掉下去。

但提心弔膽,也不影響他在看到野草野花時,發出對生命的感嘆和折服。

他說:「人沒有理由不更好地活著,即使處於卑微之中,也當開花、播種,為天地留下一點美麗。」

人,生於世界上,存於宇宙間,要一直行走在路上。

與草木對話,與山水共情,與日月同歡。

在土地上留下堅定的足跡,在行走中啟迪,在行走中升華。

探尋人生的意蘊,提煉生命的精華,一步一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走路給人帶來的變化,或許一天兩天看不出來。

但堅持下去,邊走邊悟,且行且惜,整個人生都會煥然一新。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儒風大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01/190888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