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反右鬥爭和大饑荒的必然性

作者:

中國大陸1957年「反右派鬥爭」之後,出現了1959—1961年的「大饑荒」,和平時期氣候基本正常的條件下幾千萬人非正常死亡。河南是全國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個重災區。我2006年訪問了王庭棟——「潘楊王反黨集團」的主要成員之一(當時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員、副秘書長)。他認為,這正是反右派政治思想鬥爭,在經濟上、社會上釀成的惡果:非正常死亡人數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國死亡人數的「巨死亡」。現以河南反潘楊王集團事件為案例,分析「反右派」造成「大饑荒」的政治思想淵源關係和歷史的必然性。河南省委第二書記吳芝圃企圖將省委第一書記潘復生打成「右派分子」、「極右分子」。最後認定潘復生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時,毛澤東拍手。

在1957年反右派鬥爭中和1958年反右派補課中,吳芝圃曾企圖將潘復生打為「極右分子」,中央未批。但在八大二次會議上,吳芝圃突然襲擊,在會上發言指責潘復生是「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毛澤東當場拍手。潘被免去第一書記後,吳芝圃被任命為河南省委第一書記。潘復生認為,右派分子不能超過參加運動人數的2%,不應在縣以下開展反右運動。吳芝圃揭批「潘楊王」以後,又來了一個反右補課,全省劃了7萬右派,占全國55萬的14%,全省幹部的15%。縣以下單位、中小學、工廠、農村也都劃右派。全省上下在反右後,噤若寒蟬,唯左是從。吳芝圃批判「潘楊王集團」的「右傾機會主義」言行,執行和發展了毛澤東的左傾錯誤路線,河南創造了人民公社。

吳芝圃以極左路線批判「潘楊王」的右傾機會主義,從政治上、組織上批倒鬥臭以後,又從黨內到黨外、從省委到基層、上上下下批判潘楊王的農村政策,包括自養牲畜、自留地、包工包產、自由市場、小塊廢地種樹個人所有等有利於調動農民積極性、發展生產力的政策,是「小農經濟優越論」、反對統購統銷的「右傾錯誤」、「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吳芝圃「創造性」地執行和發展了毛澤東的左傾錯誤路線,在河南建立了第一個人民公社。1958年8月6日毛澤東視察河南七里營人民公社後,8月底河南全省實現人民公社化,全國第一。河南帶頭高舉人民公社是天堂的旗幟,帶領全國農民走向幾千萬人非正常死亡的人間地獄。

吳芝圃在河南公開批、層層批大小「潘楊王」,幹部人人自危。造成全省性長期性從上到下的層層說假話、浮誇風。吳芝圃在河南從政治上批判、思想上清算潘楊王的正確路線,組織上處分,是非顛倒,造成全省性長期性的浮誇風,糧食產量下降,反而浮誇虛報,高徵購,又不准逃荒,勢必造成餓死人的悲慘局面。1958年糧食實際產量281億斤,高估為702億斤;1959年實產194.9億斤,吳芝圃高估為450億斤。浮誇風下高估產,又高徵購,1958年徵購80.8億斤,1959年徵購72億斤,兩年多徵購60多億斤。農民把口糧都上交了,還不准逃荒,認為這是為社會主義抹黑。信陽地區1959年產糧20億斤,估計為72億斤,仍然超額徵購糧食,造成大量非正常死亡。反右派、反右傾後,吳芝圃左傾錯誤路線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得勢的後果,是經濟上的大失敗、社會上的大混亂,最後是善良無辜的農民的巨死亡。反右派鬥爭、反潘楊王集團是造成大饑荒的直接原因。信陽地區是河南重災區,有的縣非正常死亡率可能達到10%。信陽地區專員張樹藩在遺作《信陽事件:一個沉痛的歷史教訓》中指出,信陽事件的發生,與此前河南省開展的一些錯誤的政治運動有很大關係。河南發生過「反潘楊王事件」,全省到處抓「小潘復生」,從此人人自危,很多人都瞪著眼睛說瞎話,浮誇風、瞎指揮風,就大刮起來了。吳芝圃把完全脫離實際的「大躍進」又推向一個高潮。這就是造成信陽事件的根本原因所在。「群眾說:『跟著潘復生,一天吃一斤;跟著吳芝圃,吃了不少苦』。這種民謠不少,說明誰是誰非,人民看得最清楚」。張樹藩同其他的幹部、群眾,都認為河南的反右派鬥爭、反潘楊王集團鬥爭,是造成大饑荒、大死亡的直接原因。

結語:河南1957—1958年反右派鬥爭和反右補課,1958—1959年反右傾鬥爭,使極左路線在政治、思想上占了統治地位,貫徹到經濟工作農村工作上,形成五風盛行局面。河南的人民公社化、大躍進走在全國反右傾的前列,冒進得最遠,對人民危害也最烈,造成非正常死亡人數也最多。反右派與大饑荒有思想淵源關係,不同地方反右派、反右傾的深度與廣度同巨死亡的強度存在著正相關關係。總之,在左傾錯誤路線指導下,反右派與大饑荒、大死亡之間有因果關係。這是中國有歷史的連續性與必然性的苦難的歷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23/191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