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這4種爸爸,可能毀掉孩子一生,看看你家老公是嗎?

父親對於孩子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就像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的:「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然而有些爸爸,不僅沒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反而成了「反面教材」。例如下面這4種爸爸。

排名第一位:總是缺席的爸爸

很多爸爸總以工作忙為由忽略了孩子的成長,但工作每天都忙,孩子的成長一旦錯過就不再來。

如果你未曾看到他第一次走路時的小心翼翼,如果你未曾分享過他考滿分時的喜悅,未曾安慰過他運動會失敗後的委屈……在他的人生里,你就像一位熟悉的陌生人,有著爸爸的稱呼,但彼此間卻毫無交集。

常年分析犯罪心理學的李玫瑾曾經提到,父親的缺位容易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在培養責任擔當方面父親的作用遠大於母親。

2018年12月,湖南沅江12歲的少年吳某,因為吸菸被媽媽發現,媽媽用皮帶打了他,他就將母親砍了20多刀。

殺死媽媽後,他還用媽媽的手機編造虛假信息,向班主任請假。

他的父親,在他半歲時就外出打工,即使打工回來,也不在家裡待著,媽媽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子。

在吳某的作文《爸爸,我想對您說》裡,他寫道:

「爸爸,媽媽上夜班,您就別出去打麻將了,就這一次。可爸爸執意要去,打完麻將回來沒多久,又出門了。」

「我失去的愛太多。」

父親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對孩子缺少陪伴,這在很多家庭是常事,甚至大家都習以為慣。

2008年父親節的時候,時任美國總統的歐巴馬在演講時說了一組數據:

生活中沒有父親的孩子,將來落入貧困或犯罪的可能性比一般孩子高出5倍;

他們將來棄學的可能性高出9倍;

將來被關進監獄的可能性高出20倍;

他們更有可能出現行為問題,更有可能離家出走,更有可能在未成年時當上父母。

我們理解,父親長期缺席,大多也是生活所迫,也是想讓妻子和孩子過上更好地生活,但是,當孩子因為父親的缺席而三觀歪曲,甚至是人生盡毀的時候,所有的物質付出,又有什麼意義呢?

排名第二位:脾氣暴躁的爸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脾氣暴躁的父親無疑起了錯誤的示範作用。

曾經管教小孩的教育是「棍棒下出孝子」,不聽話就是一頓毒打,仿佛鞭子、棍子就是「照妖鏡」,能夠把孩子身上不好的地方都能消除乾淨。

但是在呵斥中成長的孩子只會產生畏懼和傷害,無法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在孩子年齡尚小,力量懸殊時由於無力反抗只能妥協。而一旦長大,以暴制暴就成為他處理問題的方法。

有研究顯示,在年幼時期受到暴力對待的孩子長大後產生暴力行為的概率要比普通孩子高出很多倍。

有位媽媽講過這樣一件事,她的老公,對孩子總是動不動就責罵,甚至是用板凳打。

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摔壞了一件玩具,爸爸上去就是幾腳,踹得孩子躺在地上半天起不來。

她不明白,談戀愛時那個溫柔的老公,為什麼結了婚有了孩子後會變成這樣。

直到有一次跟婆婆聊天,婆婆說起老公小時候的事情,她才知道,原來老公的父親嗎,也就是自己的公公,就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上班的時候跟廠子裡的人合不來,一言不合就開打,回到家看到老婆孩子也是沒有好臉色,打老婆,打孩子是家常便飯。試想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老公,脾氣能好到哪裡去?

其實很多男性在小時候遭受暴力的時候都會內心OS:以後絕對不打孩子,不打老婆,但結果你會發現,他們最終都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人。

因為他們沒有得到過愛,也不知道該怎樣愛自己的孩子,壞脾氣,是可以傳染的。

但是爸爸們要知道,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冷靜,淡定,做好家裡的定海神針,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該負起的責任。

排名第三位:不愛媽媽的爸爸

孩子在溫馨的家庭里得到了愛的滋養才會身心健康愉快地長大,愛媽媽的爸爸是給孩子做最好的示範,生活中爸爸給予媽媽的尊重,互相照顧,互相扶持和鼓勵。

明星霍思燕的寶貝嗯哼的高情商一直備受網友喜歡,這些離不開平日裡爸爸體貼媽媽的點點滴滴,這些都深深烙印在小嗯哼的腦海里,成為他的責任和擔當。當媽媽在冬天點了一杯冰美式時,暖心的嗯哼會主動幫媽媽換成熱美式,希望媽媽不要著涼。

都說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父親愛母親的成為孩子耳濡目染的樣板,融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有十足安全感。

爸爸愛媽媽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而不愛媽媽的爸爸給孩子的傷害則是終身的,很多幼年生活在父母爭吵陰影下的孩子,成年後面對自己的婚姻容易出現自我懷疑甚至繼續走上婚姻不幸的老路。

排名第四位:好吃懶做的爸爸

曾經有則新聞,父親去已經成家的女兒家做客,女兒端茶倒水招待父親,在廚房忙得汗流浹背,可是女婿卻在一旁無所事事,憤怒的父親看到辛苦的女兒,想質問女婿的不作為,女兒卻說:「爸爸,您在家也是如此,我以為結婚後就應該這樣」。

爸爸的不作為,甚至媽媽已經忙得團團轉的情況下依然心安理得地刷手機、葛優癱、玩遊戲,即便在家也是對孩子「毫無質量的陪伴」,長此以往成為家庭矛盾的根源,甚至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和不努力上進的理由。

好的家庭應該是各司其職,每個人都為家庭的向上向好作出自己的努力。前段時間河北高考狀元提及家庭的幫助,並不是家財萬貫,不是優渥的生活,而是父母都是勤勤懇懇地工作,為家庭努力拼搏,他們的努力成為孩子奮鬥的動力。

寫在最後

養育孩子是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每個人也不可能是完美父母,但可貴之處在於,我們知道問題出在哪,並且願意去為此付諸行動。

希望每個爸爸,一直是孩子心中的那個超級大英雄。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兒科醫生鮑秀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3/192657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