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英語學習 > 正文

人類感激和怨恨的全部心理學

1、投射和移情

人是會愛自己的受惠者,恨自己的受害者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投射作用:施惠於人,心中積聚的是正能量,心中的光明也投射到了受惠者身上;加害於人,心中積聚的是負能量,心中的陰暗也投射到了受害者身上。其二是移情作用:施惠於人,自己也置身於受惠者的感恩心情中,因此心生喜愛;加害於人,自己也置身於受害者的怨忿心情中,因此心生仇恨。

2、欲望和禁忌

心理學家們說:首先有欲望,然後才有禁忌。但事情還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後才有觸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種無意識的本能,在兒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證。

3、感激和怨恨

假如你平白無故地每月給某人一筆惠贈,開始時他會驚訝,漸漸地,他習慣了,視為當然了。然後,有一回,你減少了惠贈的數目,他會怎麼樣呢?他會怨恨你。

假如你平白無故地每月向某人敲一筆竹槓,開始時他會氣憤,漸漸地,他也習慣了,視為當然了。然後,有一回,你減少了勒索的數目,他會怎麼樣呢?他會感激你。

這個例子說明了人類感激和怨恨的全部心理學。

4、健康和病態

天性健康者之間容易彼此理解,天性病態者之間往往互相隔膜。原因何在?

套一句托爾斯泰的話——

健康與健康是相似的,病態和病態卻各不相同。

5、厭惡與喜好

厭惡比愛更加屬於一個人的本質。人們在愛的問題上可能自欺,向自己隱瞞利益的動機,或者相反,把道德的激情誤認做愛。厭惡卻近乎是一種本能,其力量足以衝破一切利益和道德的防線。

厭惡比喜好更能反映一個人的本質。喜好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出自心靈,也可以是緣於感官,可以是出自個性,也可以是緣於時尚。相反,厭惡往往是出自心靈深處和個性特質的一種不由自主的反應。

在社會關係領域,厭惡也比喜好屬於更深的層次。因為共同的喜好,人們結為同伴,因為共同的厭惡,人們才成為同志。

6、理性與感性

理性早熟者的危險是感性發育不良。凡別人必須憑情感和經驗體會的東西,他憑理性就理解了。於是就略去了感性的過程,久而久之,感性機能因為得不到運用而萎縮了。

偏才或有強的感情,或有強的理智,或有強的意志。全才三者俱強,因而要忍受最強烈的內部衝突,但也因此有最深刻的體驗和最高的成就。最強的本能受到最深的潛抑,從而有最耀眼的升華。

7、自信與自卑

按照通常的看法,自卑是一種病態心理,自信則是一種健康心態,或者,自卑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自信則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我想指出的是,自卑也有其正面的價值,自信也有其負面的作用。

我絲毫不否認自信在生活中有著積極的用處。一個人在處世和做事時必須具備基本的自信,否則絕無奮鬥的勇氣和成功的希望。但是,倘若一個人從來不曾有過自卑的時候,則我敢斷定他的奮鬥是比較平庸的,他的成功是比較渺小的。

也許可以說,自卑的價值是形而上的,自信的用處是形而下的。

8、真誠與做作

真誠者的靈魂往往分裂成一個法官和一個罪犯。當法官和罪犯達成和解時,真誠者的靈魂便得救了。做作者的靈魂往往分裂成一個戲子和一個觀眾。當戲子和觀眾彼此厭倦時,做作者的靈魂便得救了。

責任編輯: 李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5/192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