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選擇性公布經濟數據,將使國際信評機構調降中國信用評等的可能性大幅提高。(美聯社)
今年以來,許多經濟預測機構多將中國經濟復甦寄望於Covid-19疫後的經濟活動可以正常運作,加上去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僅有3%下,故多家機構多認為今年經濟成長率超過5.5%的機率很高,甚至有部分機構在年初對於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還超過6%。但是,在全球經濟成長不如預期以及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下,中國上半年對美國的第一大出口國地位已被墨西哥與加拿大取代。
僅中國選擇性公布景氣數據
出口衰退並非中國獨有,而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以台灣、南韓為例,我國8月出口金額373.6億美元,年減7.3%,出口金額已連續12個月負成長,南韓財政部也在七月考量中國與美國經濟的變數,將今年經濟成長預期從4月預測的1.6%下修至1.4%,故經濟成長不佳並非僅發生在中國。但是,國內消費出現通貨緊縮的現象則甚為少見,以台灣為例,我國今年一到八月的一般物價平均漲幅2.29%,高於2%,核心物價平均漲幅2.66%,更是遠高於一般物價,這與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縮小,且在七月出現-0.3%的情況完全不同。儘管中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已轉正為0.1%,較7月份高,但中國內需經濟是否可以擺脫通貨緊縮的疑慮,仍需要更多經濟數據的佐證。
選擇性公布經濟數據會影響投資信心
雖然中國國家統計局在上個月已宣布不再公布青年失業率,但是,中國青年失業率自2022年6月、7月的19.3%與19.9%,到今年6月仍維持21.3%的失業率,顯示中國青年就業市場情況不僅未改善,而是更加惡化,這應是中國政府不敢再繼續公布數據的主要原因。可惜的是,在各界已對中國經濟產生疑慮的當下,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做法僅是讓企業更無法了解中國經濟的全貌,讓廠商對中國的投資信心更加不足。換句話說,只要中國政府選擇性公布經濟統計數據,則中國政府設置「民營經濟發展局」或推出「加大吸引外資二十四條」,以及「完善民企業經商環境三十一條意見」,都將徒勞無功。
中國經濟現況不佳雖非新聞,然中國經濟的衰退何時觸底或者尚未看到景氣復甦的可能,仍受到世界關注。若進一步考慮中國「反間諜法」讓廠商與外國政府無法信任中國的投資環境外,美國公開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PCAOB)過去指出,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工作「存在嚴重缺失」,也已使得更多中國公司的財報資料正確性受到質疑,相關討論在「『審計缺陷』已是投資中國公司的額外風險」一文中有進一步分析,這也是在考量中國經濟是能否復甦時應納入考量的依據。
面對中國選擇性公布經濟數據以及財報數據不實的可能情況,中國國內經濟以及法令制度與去年相比已有許多不同,若以中國目前的房地產債務問題以及金融業需承擔或購買地方債務的做法來觀察,則中國政府償債的能力與過去世界工廠的地位已有顯著差異,因此,國際信評機構調降中國信用評等的可能性將大幅提高,這將影響中國企業的對外籌資能力與增加中國企業的違約風險,增加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