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一個令老百姓談之色變的詞彙
它無法用肉眼捕捉到
實際上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我們先來一起了解下
什麼是輻射?
輻射是一種能量傳遞的形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相當於-273.15℃)以上,都會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就稱為輻射。萬物生長所必需的陽光,其本質也是一種輻射,是太陽向我們傳遞熱量的方式。
從能量大小的角度可以把輻射分為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兩類。
電離輻射的能量較高,能使中性的原子電離,從而改變原子的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電離輻射包括粒子輻射和高能電磁波,我們平時說的醫療輻射屬於電離輻射,最常見的就是X線、CT。
非電離輻射則是指低能電磁波,其輻射能量較低,不能使原子電離。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手機輻射、電腦輻射、微波輻射以及紫外線等等都屬於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的輻射水平很低,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
醫療檢查的輻射對身體危害大嗎?
說到輻射,我們再來複習常用的一句話:
脫離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
是不是檢查帶來的輻射就危險了呢?
肯定還是要看輻射究竟有多少。
我們一般採用單位毫西弗(mSv)來衡量輻射危害性,劑量越大,危害越大。
我們每時每刻都會受到來自自然界的輻射,據統計,一個人正常工作生活一年所接觸到的輻射量總和,大約每年2.4-3mSv,稱之為天然本底輻射。
首先您需要了解的是,超聲檢查(B超)和磁共振檢查(MRI)是沒有輻射的,所以做這兩項檢查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
X線檢查、CT、核醫學科檢查是有輻射的,那輻射有多強呢?
對於醫學影像學檢查而言,不同的檢查方法、檢查部位的輻射劑量不同。大家可以看下醫院裡各種影像檢查的輻射強度估算值,與天然本底輻射對照看看,做檢查的輻射危害強度一目了然。
根據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一次普通的X線攝片檢查根本無需過多擔心,比如拍一張普通的胸部X線片,受到的輻射大約為0.1mSv,大致相當於在自然界中多呆了10天受到的輻射量;CT檢查的輻射量要高出一些,但是目前CT檢查的輻射量都在安全範圍內,我們也無需過多擔心,低於100mSv一般不會造成健康危害。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人需要真正關注的是另一種輻射的來源——吸菸。香菸中含有一种放射性物質——釙210,可釋放α射線。研究發現,如果每天1包煙,每年受到的輻射劑量約為35 mSv,遠大於大多數的醫療輻射劑量。
總之,超聲檢查(B超)和磁共振檢查(MRI)沒有輻射,X線檢查、CT檢查、核醫學科檢查存在輻射,但輻射量並不大,其危害在可控制的範圍內。為了病情的需要,應該坦然接受相關檢查。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檢查的方法,同時在檢查時也會對患者的非檢查部位尤其是射線敏感部位(如甲狀腺、性腺等)進行屏蔽防護。
所以,大家為了身體的健康、疾病的診斷治療,要保持理性的就醫態度,遵醫囑執行,切不可因噎廢食、拒絕影像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