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T檢查嚴重泛濫
濫用CT是目前過度醫療的一個典型表現。
根據中國涉及25個省份、260家有代表性放射診療機構的調查數據,在2016年,中國CT檢查總人次占比為37.1%,即2.9億,那時還沒有新冠疫情。
在中國發達地區、醫療資源充足的地區,CT檢查的占比更高。
據39深呼吸了解,目前影像檢查排隊要等4~6小時,廣州某兒童醫院影像科醫生反映,檢查量是平時工作量的3倍,日均達900多人次,高峰期日達1300人次,由於人太多,夜間急診量只能分為三班倒。
從這些檢查人數的數據可以看出,做CT檢查的人嚴重泛濫,有些真正需要做CT檢查的患者,可能還要等待更長的時間,才能拿到檢查結果,導致看病更加困難。
CT檢查嚴重泛濫的原因之一是有些人動不動就做個CT、造影,有些家長在孩子生了些小病時,也想去弄個CT看看情況,形成了過度醫療的無效現象,還對身體有一定的危害。
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英國伯明罕大學醫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全科醫學系主任鄭家強稱:「定期體檢絕非無害。」
二、每多做一次CT,患癌風險增加43%
近日,《自然醫學》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從9個國家中收集了超過94萬人的數據,他們均小於22歲,全部累計接受了1331896次CT檢查(EPI-CT)。
研究結果顯示,CT劑量的積累和所有的血液惡性腫瘤風險,之間存在正相關聯:
與輻射劑量<5mGy相比,當所有劑量≥10mGy時,就能觀察到所有血液惡性腫瘤的相對危險度有所提高;
當劑量≥50mGy時,罹患所有血液惡性腫瘤的風險升高了166%。
同時,輻射劑量與腫瘤風險之間存在著強烈的劑量-反應關係,即輻射劑量每增加100mGy,患腫瘤的風險將增加96%。
一般情況下,一次CT掃描的輻射在2-15mSv/mGy,但是劑量會「積少成多」。每增加一次CT檢查,患血液惡性腫瘤的整體風險又增加43%。因為CT檢測的次數越多,輻射就不斷積累,從而會導致患癌風險的增高。
而且,即使在10-15mGy的低劑量情況下,也仍然會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成熟B細胞腫瘤的風險。
當然,CT檢查在診斷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醫院一般常規檢查的輻射劑量為2mSv-10mSv。目前,中國臨床醫學所使用的電輻射線劑量,完全在人體可承受範圍之內的。
如果非做CT不可,幾個方法可以降低CT輻射風險:
1、選擇低劑量CT
低劑量CT掃描已經在許多醫院得到應用,這種方法可以在保證圖像質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輻射劑量。能夠保證更安全、更準確的檢查結果。
在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檢查,專業的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檢查方案,能夠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掃描和過度輻射,從而降低對身體的傷害。
2、做好防護措施
我們在準備CT檢查前,一定要穿上醫院提供的防護服,可以減少非檢查部位的輻射暴露。我們還可以詢問醫生,有沒有除了電離輻射以外的可替代性的檢查方法,比如超聲波、核磁共振等等,能夠提高檢查的安全性。
3、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降低風險
如果要做CT檢查,可以多吃些富含碘元素的食物,比如海帶、紫菜等等,這類食物可以幫人體排出多餘的放射性物質;除了碘元素食物,還有像花菜、綠茶等的含抗氧化物質食物,幫助減輕輻射對身體的損傷。
與此同時,調整好個人生活習慣,戒菸限酒、均衡飲食、適當運動等等,有助於提高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通過這兩個方面的改善可以降低輻射的風險。
三、中科院院士:我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篩查!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院士早在2016就公開表態:
我並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篩查,早發現了也沒啥用!
韓院士語出驚人,和我們之前的認知大不相同——一直以來防癌治癌都提倡早發現、早治療,不建議篩查是什麼道理?
韓院士拿出很多數據:
從1990年到2013年,中國癌症新發的病例數增加了81%;肺癌的發病人數,從每年的26.2萬,增加到了59.4萬;乳腺癌從9.8萬,增加至26.6萬,增加近2倍;而前列腺癌增到了5倍;
除了中國的數據,還有美國的:7.6萬例病人中,一半人每年做一次前列腺癌檢查,另一半人不做,結果是13年後,兩組人的前列腺癌死亡率沒有差別;
加拿大一項9萬人參與的乳腺癌研究,檢查組比不檢查組多發現27%的病例,但最終死亡率也沒有差別。
此外,韓院士還提出了三種癌症類型:
一是「體檢很難查出且死亡速度快」的快速型,這種是「突然查出癌」的典範;
二是「腫瘤慢慢變大,早起篩查的治癒和存活率較高」的漸進型;
三是癌症發展緩慢或不變,甚至自己會「消失」的自愈型。
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很可能只發現了第三類,結果是讓腫瘤病例增加但沒太大效果,因為有時候早期病灶被切除,可能還會有後續的長期檢查,而長期檢查做CT檢測時,又會給身體帶來輻射危害,增加別的患癌風險。
有些癌症還會潛伏10-20年,患者去進行CT檢測後看到這樣的結果,無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負擔,誘發疾病的進展。
雖然現在的醫療儀器很先進,但大多數醫生不詢問病史,因為90%的疾病可以通過病史和體徵做出判斷,而檢查不是最主要的,它只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
其實,韓院士的最終觀點是,「不建議每個人都做普遍的癌症篩查,而是根據自己的症狀,有針對性的檢查。避免過度檢查和過度治療」。
對於我們普通的老百姓,改變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的習慣,對於健康更加有益。
結合CT檢查的研究結果和CT濫用的現象,或許今天的我們,更能體會韓院士當時大膽發言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