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當媽的,都練就了一身「獅吼功」:
「都幾點了,還不睡!」
「一天就知道玩手機,作業寫完了嗎?」
「教了多少遍了,每次都忘,你腦子裡都裝的啥?」
……
那個大嗓門,整棟樓都能被震塌。
群里有位爸爸就說,「我媳婦,生孩子前說話柔聲細語的,生孩子後我一個一米八的大男人聽見她的聲音都瑟瑟發抖。」
其實,提到這事,很多媽媽也是很冤枉,誰不想當個溫溫柔柔的媽媽呢,可面對孩子,你好好地跟他說話他根本就不聽,非得吼一頓才有用。
那麼,為什麼孩子都要被吼一頓,才聽話呢?
一、你說的太多,孩子聽麻了
回想一下,你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是不是都是先苦口婆心地講一遍道理,孩子看著是聽了,但轉頭可能就忘了。
於是,你又苦口婆心地繼續講一遍道理,可孩子還是接著忘。
這時候,你心裡其實已經很生氣了,但還是壓著怒火,又講了一遍,嗯,跟前幾遍一樣,你講的時候孩子看似在聽,但做的時候依然是啥都沒記住。
於是,你的怒火是徹底壓不住了,直接爆發……
而且,這樣的情況不是偶爾發生,基本上是每天都在上演,因為,細心的家長,總是能發現孩子太多的不完美:吃飯時候邋遢、做事拖延磨蹭、愛頂嘴、愛哭、不愛學習、貪玩,等等。
於是,孩子的耳朵里,每天都充斥著家長唐長老似的苦口婆心。
在家長看來,這是為了孩子好,但在孩子那裡,聽多了,他就麻了,甚至是產生叛逆心理,你不讓我這樣干,我偏要干!
在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超限效應」,是對孩子這種情況最好的詮釋。
「超限效應」是說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會引發心理上的極度不耐煩,乃至反抗等現象。
比如說有些學生厭學,就是因為老師或者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時,總是抓著孩子學習上的某個問題不放,對其反覆批評。從而導致孩子的厭煩心理成倍增加,最終形成一種反抗,進而對學習感到厭惡。
同理,在超限效應下,孩子覺得父母說得太多,從而把話都當成耳邊風,然後左耳進右耳出。
而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會感到失望、甚至憤怒,從主觀上認為他們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所以通過吼叫或者發火的方式,試圖讓孩子聽話。
二、孩子是真的沒聽見
當媽媽對著孩子說了一堆話,發覺孩子聽完後沒有任何反應就會暴跳如雷。
其實孩子並非故意不聽話,只是聽覺注意力沒發展好,以至於對外界的聲音刺激不夠敏感,經常出現走神、發呆等情況。
而不能有效分配注意力的孩子,主要發生在過於專注的孩子身上。
比如,在公園散步時,總會看到很多小孩子在玩樂區沉迷玩耍,而他們的家長則在旁邊不斷提醒或者擔心地呼喊,但孩子就是沒有聽見。
特別是學齡前的兒童,他們很難做到一心兩用,在玩的同時去兼顧到父母說的話並執行。因此,當家長發火後,將孩子的注意力從玩耍中轉移過來,孩子才會有反應。
這就像孩子在看電視時,別人在說什麼,他可能都不知道,但把電視關了,他就能把注意力轉移過來。
三、沒原則,太好說話
很多家長也反饋到,自家的孩子會根據自己的音量選擇去做父母要求的某些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有時候孩子不聽你說,是覺得你太好說話了,這裡可能會有些父母會反駁:「我凶他吼他,就是想讓他聽話,我好說話啦?」
但好不好說話的本質並不在音量大小,而主要在於原則。
很多家長最初的時候都給孩子定過規矩,也曾對孩子凶過,但孩子就是撒潑耍賴,家長也因此動搖,最後只能任由孩子了。
比如讓家長們頭疼的作業問題,每次催孩子寫作業時,他們可能只是簡單地說了一下,然後就去干自己的事。然而,當他們回來檢查時,卻發現孩子的作業本還是一片空白,於是家長們不得不加大音量繼續催。
時間一久,聰明的孩子就開始試探父母提高的音量的底線。
四、那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
其實想要孩子好好聽我們的話,並不需反覆勸說、講道理,也不用每次都讓自己火氣上漲。而是在跟孩子溝通時做好這兩點就可以了。
一是制定清晰的指令與規矩。很多孩子在學校遵守規矩,但回到家卻很難執行這些規矩,這就需要父母嚴格守住底線。
就拿孩子睡覺來說,當到了規定的時間,家長會提醒孩子洗漱並準備睡覺。這時候如果孩子跟你商量再玩一會,父母應明確給出自己的態度,並告知孩子已經明確了規則就需要去執行。
二是要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關注孩子的情緒,並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弄清楚孩子到底是因為什麼不想理人,或不遵守規則背後的需求是什麼。
找到問題關鍵,跟孩子一起合作探討,並共同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孩子只能通過吼來讓他聽話的問題。
只有溝通方式得當,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受到尊重,才能實現不用吼叫也能讓孩子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