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醫生提醒:不容易得糖尿病的人,大多會有4個「共性」,可以自測

【粉絲來信】張大伯自年輕時起就有一個獨特的習慣:每天除了正常飲食外,還要額外吃一至兩勺白糖。這個習慣讓他的妻子非常擔憂,她總是勸告張伯伯減少糖分攝入,擔心他會患上糖尿病。但張伯伯似乎對此不以為然,認為自己身體健康,不必擔心。

令人驚訝的是,張伯伯即便年過六旬,身體檢查結果顯示他並未患有糖尿病,反倒是他們30多歲的兒子小張(化名)近期被診斷出糖尿病。這一結果讓李婆婆感到困惑和憂慮:如果不是遺傳,小張的糖尿病又是怎麼回事?

一天,李婆婆帶著這個疑問和小張去看醫生。醫生在仔細聽完他們的敘述後解釋說:「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複雜,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都可能是觸發因素。張大伯可能有較強的胰島功能,這或許是他不容易患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另外他的身體可能對糖分有更好的調節能力。」李婆婆有些不滿:「那我兒子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呢?是不是遺傳問題?」

醫生耐心解釋:「可能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有關。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此即使在同一個家庭,患病情況也會有所不同。」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且潛在危險的慢性疾病。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的人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這不僅對他們的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還增加了醫療系統的負擔。但有些人似乎對糖尿病有一定的免疫性,他們不容易得糖尿病,而這種免疫性可能與一些共性因素有關。在本文中,我將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如何自我評估自己的糖尿病風險。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輕人中發生,是由免疫系統攻擊胰腺中的胰島素產生細胞而導致的,患者需要依賴外源性胰島素供應。

2型糖尿病則通常在成年人中發生,與生活方式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患者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受損。雖然糖尿病的發病機制複雜,但有一些共性因素可以影響一個人是否易患這兩種類型的糖尿病。

共性因素1:家族史

研究表明,如果您有糖尿病家族史,那麼您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如果您的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糖尿病,您需要格外警惕。遺傳因素可能在您患病的風險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測時應考慮家族史。

共性因素2:體重和生活方式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一個主要風險因素。如果您的體重超過正常範圍,特別是在腰圍區域積聚脂肪,您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缺乏運動、高糖高脂飲食和過度飲酒,也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自測時應考慮自己的體重和生活方式,如果存在問題,應積極採取改變。

共性因素3: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尤其是2型糖尿病,通常在40歲以上的年齡段中更常見。年齡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尤其是對於中年和老年人群來說。自測時應考慮自己的年齡,並定期進行血糖檢查,以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

共性因素4:種族和民族背景

東北、西北地區,以及經濟發達地區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較高。例如北上廣深的糖尿病患病率較高。這與遺傳、生活方式和社會經濟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如果您屬於高風險群體,自測時需要格外小心,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雖然個體差異導致一些人對某些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飲食習慣對預防疾病同樣至關重要。每個人都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制定合適的生活和飲食計劃。

自我測評糖尿病風險的方法:

1、定期測量血糖水平:購買家用血糖監測儀,可以定期測量自己的血糖水平。正常的空腹血糖水平應該在70-100毫克/分升之間。

2、注重飲食和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採用均衡的飲食,控制糖分和脂肪攝入,同時保持適度的運動。

3、定期體檢:定期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包括測量體重、腰圍、血壓和血脂水平。醫生可以根據這些指標評估您的糖尿病風險。

4、關注症狀:如果您出現多飲、多尿、體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

雖然有些人不容易患糖尿病,但仍然需要關注潛在的風險因素,並採取積極的健康措施來預防這一疾病的發生。自我測評糖尿病風險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但最終的診斷和治療應由醫療專業人士來完成。如果您擔心自己的糖尿病風險,請諮詢您的醫生,他們可以根據您的個人情況為您提供適當的建議和指導。不要忽視糖尿病,及時採取行動,有助於保護您的健康。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中醫劉國榮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12/197725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