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艾灸才是止癢神技!濕疹、蕁麻疹、皮膚瘙癢,統統一掃而光!

患皮膚病也許是好事!

臨床發現,周身有各種皮癬(包括牛皮癬、腳氣等),或濕疹,或瘡瘍的人往往不會生腫瘤、水腫、臌脹等病症。

分析其原因,這些癬疹瘡等往往是五臟六腑郁滯的毒邪向外排出的窗口。

皮膚、汗液、大小便,都是體內濁毒熱邪向體外排出的一個通道。身體還有能力自動排毒邪的,往往不算差。

嘔吐、腹瀉、發燒等,往往都是機體正邪交爭的反應,不是病,推之,若不明原因出現疹子、皮癬、瘡瘍等,也是一樣的理。

體內毒邪不盡,皮膚病則難愈。除非深層濁毒排完了,皮膚病可不藥自愈。

皮膚病反應身體有哪些毒?

中醫認為,皮膚癬菌病是因汗泄不暢而致內蘊濕熱,病久耗傷陰液,營血不足,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

你看無論什麼皮膚病都有一個共同點:癢。

癢是一種風邪,治癢必須要治風,為什麼?

風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無孔不入,變幻無窮,跟皮膚病非常類似!蕁麻疹就是突然來突然沒的。

其次癢是種熱邪,癢為熱之初,就是說熱剛剛起來的時候通常會表現為癢,這熱又從哪裡來的呢?從濕氣而來。濕氣久了就會化熱,很多婦科疾病都是濕熱下注導致的,如外陰瘙癢。

最後治癢還要治血,因為血虛則風燥,風燥就會在身體裡亂竄,竄到哪裡哪裡就癢。風是種陽邪,要靠血這種陰性物質來制約它,所謂血行則風停。就是說當我們的身體氣血順利運行起來的時候,這個風邪就自動消失了。

很多老年人的皮膚瘙癢,尤其是夜間不知什麼時候就發作了,很影響睡眠,這就是血虛風燥。

為何會經常濕疹、蕁麻疹?

人體的陽氣有衛外功能,若陽虛而衛外不足,則無力抵抗外來的風寒等邪氣,邪氣即易郁於肌表肺竅,表現為過敏性疾病。

見皮休治皮,激素藥膏阻止皮膚排毒。

皮膚病是小病,若見癢治癢,見皮治皮,圖標而忘本,或過於重視激素、抗過敏類藥物,即會有損於肺肝腎,滯礙於二便排解濁毒,易導致變證多端。且此類藥物多損傷人體正氣,為解皮膚之疾而損人體之正氣未免以小失大之舉。

古人講「見皮休治皮」。皮膚病的發作部位在皮膚,但根本原因卻是五臟六腑的陰陽氣血失衡。若執著於治療皮膚,是治標未治本。

凡是皮膚病,皆可用艾灸!

《內經》:「癢者散動於肌腠,故為陽」,說明瘙癢之症多在表屬風。

《針灸大成》:「在肌腠非熨火芮不能以達」,說的是,治療皮膚病,除了艾灸,其它辦法都難以抵達病灶。

由上可知,皮膚病更適宜用艾灸來防治。

艾灸能溫陽除濕,也能散火祛風邪。溫陽則中陽充足,散火則火邪外散,因此灸法能治皮膚病。諸瘡疹毒癢皆可灸。

艾灸不僅可消炎、殺菌消毒,並且艾灸熱力深透局部,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抑制滲出,提高免疫,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對於大多數皮膚病有非常好的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皮膚癢,有疾患,主穴在此

除了要祛濕熱祛風邪外,肺主皮毛,所以皮膚上問題一般都要找肺。

因此我們在艾灸治療皮膚病時,「阿是穴(患處)、曲池穴、血海穴、合谷穴」這一組黃金搭檔穴位,是必須用到的。

1

阿是穴

阿是穴就是患處,這是治療皮膚病的主灸位置。

2

曲池穴

曲池穴為大腸經的合穴,大腸經多氣多血,具有較強的活血和通調大腸腑氣的作用,而肺與大腸相表里,大腸腑氣一通,則肺的生理功能自然恢復正常。

3

血海穴

血海穴屬於脾經,具有活血理脾的作用,而脾土生肺金,脾旺則肺氣足,皮膚健康。

4

合谷穴

合谷穴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流汗多或者不流汗都要找它。

以上這組穴位具有」養血潤燥、祛風止癢「的強大功效。當然不同的皮膚病還要結合相關的症狀。

四種常見皮膚病灸療方案

1

尋常痤瘡

主穴:患處、曲池、天樞。

配穴:

肺經風熱:丘疹多發於顏面、胸背上部,色紅,或有癢痛,配大椎、膈腧。

濕熱蘊結:伴口臭、便秘尿黃,舌紅,配脾腧。

痰濕凝滯:伴納呆便溏,配脾腧、豐隆。

2

蕁麻疹

主穴:曲池、合谷、膈腧、三陰交。

配穴:慢性蕁麻疹加風門、肺腧。

3

神經性皮膚炎

主穴:選擇皮損嚴重處作為阿是穴。

配穴:足三里、曲池。

4

濕疹

主穴:患處、曲池、陰陵泉。

配穴:

脾虛濕蘊:發病較緩,伴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脹便溏,加脾腧、胃腧。

血虛風燥型:病久,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加膈腧、血海。

濕熱浸淫:發病急,皮膚潮紅灼熱,滲液流汁,伴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加肺腧、脾腧、水道。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太和道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02/198535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