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台灣國安高層:賴清德就職演說四基調穩健、自信、負責、團結

作者:

資料圖:台灣總統蔡英文就職典禮。

台灣的新任總統賴清德將在20日就職,華盛頓和北京都高度關注就職演說內容,一名賴清德國安新團隊高層預告,演說四大基調為穩健、自信、負責及團結。

這名國安高層在台灣的總統府一場內部簡報會中指出,賴清德就職演說,其脈絡可以往前推到當選之夜談話,基調有一定延續性與一貫性,政策重點與方向路徑是民主和平繁榮路線。

歸納演說將有四大元素,首先是穩健態度,賴清德將延續蔡英文執政基礎,讓台灣在全球經濟與地緣穩定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維持現狀目標下,與各方共同合作,確保穩定現狀不受侵蝕。」

第二是自信,賴清德將展現高度戰略自信持續推進各項政策,國政展現社會創新跟韌性,落實在世界上架台灣的精神。這名高層強調,台灣人自信源自於努力與良善慷慨,受到國際社會肯定,自信也成為面對國際的重要基礎。

第三是承擔責任,台灣是國際社會良善力量,也是負責任的成員。新政府願意積極貢獻世界,共同面對與因應諸多挑戰,「台灣將沉著以對、不卑不亢。」

第四是團結,面臨中國各種手段統戰分化社會,台灣的新政府需要投注更多努力團結台灣人民、壯大國家。

學者:賴清德延續蔡英文路線不因屬性與過去政治歷練改變

一名要求匿名的台灣戰略學者對本台表示,這次的內部簡報會,主要的目的是讓外界知道,這名國安高層在就職演說及新任國安團隊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也隱含著現任總統蔡英文是認同與知情,這是非常有意義,但是又不能明說,因為說明白了就會弱化新任總統。

另一層考量應是,賴清德政府怕外界錯誤解讀演說內容。這名戰略學者認為賴清德的兩岸論述,應該不會再提台灣的總統蔡英文2021年國慶講話提出,「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而是重新回到一條軸線,那就是從蔡英文在2016年就職演說,拉到賴清德1月13日當選之夜演說,這條軸線還會繼續延伸到520,「這是一脈相承,脈絡沒有改變、沒有detour(偏離)。」

這名學者特別強調,「動態的變化,是因為外部的變化。但是,台灣的基調不變,只是因應外部的變化而做相對應的調整,不會因為賴清德的屬性、成長背景、過去的政治歷練跟蔡不同而有所改變。」

國安高層回應2027攻台時間表四大和平支柱下確保衝突不發生

賴清德曾在國會說出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在總統競選時,對手陣營訴求「戰爭與和平」,升高了部分民眾對賴清德當選疑慮。也因此在選前,賴清德提出「和平四大支柱」,包括強化國防及不對稱戰力、改善經濟安全與供應鏈、持續與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及建立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一定程度上,就職演說內容建立在這四大基礎上。

近年來,多位美國政界與軍方人士示警,所謂的「2027年攻台時間表」,這位國安高層回應表示,「不論是2027、2037、2047,我們努力確保不論哪一年任何衝突都不會發生。」這位國安高層強調,會在和平四大支柱下,承擔台灣方面責任,確保相關國際社會有一部分人的擔憂不會發生。

解讀:賴清德立足台灣、面向國際兩岸模糊化

「從這四大元素來看,賴清德是立足台灣、面向國際。面向國際的同時,等於像國際社會穩定的宣示,他對現狀維持堅定的信念。」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接受本台訪問做上述解讀。

他說,這場吹風會內容,並未刻意把兩岸議題,在520升高到尖銳對立或爭辯的議題。賴清德強調要做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不會在當前局勢,增添台海變數的風險。王智盛預期,未來賴清德政府兩岸定位相對更模糊,更多強調的是現狀的維持、價值的彰顯,以及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承諾,不講統獨、不講台灣與中國關係、不刻意批評中國、不去挑起敏感的兩岸神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個月訪中曾呼籲北京當局,在賴清德就職之際保持克制。中國涉台單位中國國台辦日前針對就職講話提出條件,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同對岸交往就不存在障礙。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9/205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