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不打自招 這下全世界都知道了

—北京搬離李自成雕像引熱議:中南海害怕民變

作者:
5月23日,位於北京昌平西關環島的李自成雕像被搬離的視頻,引發熱議。網友嘲諷,中共危機四伏,中南海心虛,害怕發生民變。網傳視頻顯示,中共當局近日將位於昌平西關環島的李自成雕像搬離。有大陸網友表示,李自成雕像從最初的德勝門搬到西三旗,又搬到昌平西關,這回不知道又會被搬到哪?

2024年5月23日,位於北京昌平西關環島的李自成雕像被搬離的視頻,引發熱議。網友嘲諷,中共危機四伏,中南海心虛,害怕發生民變。(視頻截圖合成)

*

5月23日,位於北京昌平西關環島的李自成雕像被搬離的視頻,引發熱議。網友嘲諷,中共危機四伏,中南海心虛,害怕發生民變。

網傳視頻顯示,中共當局近日將位於昌平西關環島的李自成雕像搬離。有大陸網友表示,李自成雕像從最初的德勝門搬到西三旗,又搬到昌平西關,這回不知道又會被搬到哪?

在視頻留言區,許多大陸網友留言,暗示中共心虛,害怕發生民變。當前中國經濟蕭條,失業率飆升,民眾生活艱難,抗爭事件此起彼伏。

「心虛害怕」「虛弱至極」「恐怖症發作」「源於內心的恐懼」「眼不見,心不驚······」

「不要隨便裁員,失業後果挺嚴重。」「遊民是不是流寇的意思哈哈哈。」「黃巢,黃巢,黃巢。」「應該是有高人指點了。」

(抖音截圖)

李自成雕像被搬離,在海外社交平台X平台上也引發熱議:「其實中共自己也知道大勢所趨,崩潰在即,所以努力做好預防壓死駱駝的每一根稻草!這在中共內心深處到底是有多怕啊!」

「不知道是包子(習近平)自認是崇禎呢?還是包子的狗腿子認為包子是崇禎?不拆,大家還不知道,拆了,全世界都知道了。」

「當年使勁歌頌李自成,洪秀全,綠林赤眉,造反有理。現在發現再繼續歌頌下去老百姓要揭竿而起了。」

「危機四伏,先從死的入手······」

(X平台截圖)

「據說那棵歪脖子樹早就派人站崗了,起因是有人在樹上掛包子······」

「已經如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

「早期的共產黨把自己當作農民革命的代表。所以肯定一切農民暴動。就給他們修雕像以示紀念。現在共產黨做了統治階級。最害怕的就是百姓反抗。這些頌揚農民革命的雕塑時時刻刻在提醒人們祖先是如何反對暴政的。這等於教唆現代人反抗中(共)國政府。中(共)國政府豈能不怕?」

北京四通橋事件拉開反共序幕

事實上,2022年10月發生的北京四通橋事件,已經拉開了中國民眾公開反抗中共暴政的序幕。

當時正值中共二十大召開前的敏感時期,抗議者彭立發,孤身一人在北京四通橋上掛出兩條巨型橫幅,上寫著「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

儘管中共當局嚴厲封殺消息,四通橋事件的視頻仍迅速傳播,如同一顆火種在中國蔓延,產生巨大的後效應。

一個月後,北京、上海、武漢、成都南京等多個大城市爆發白紙運動,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要求解除清零防疫措施。

抗議人群高喊「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的抗議口號,白紙運動迅速擴散至海外各國,中國留學生和海外僑民也紛紛響應。

2022年底,中共突然全面放開防疫管控,中共黨魁習近平對外界透露,中國青年人對清零防疫措施不滿。中共轉變防疫政策的舉動被認為是受到白紙運動的影響。

北京兩會車撞中南海視頻熱傳

今年3月,北京召開兩會的敏感時期,一名男子駕車撞向北京中南海正門(新華門)的視頻在網絡熱傳。此事件立即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有人形容這是「英雄自殺式衝擊中南海!」

網傳視頻顯示,一輛黑色轎車沖向中南海新華門前,一眾安保人員驚慌地將司機圍堵、制服,並一路小跑步抬離現場。視頻中聽到有人高喊:「殺人犯共產黨!」

兩會期間,北京戒備森嚴,但在中共的權力中心仍然發生了上述事件,引發熱議。有分析認為,這是又一起「四通橋勇士彭立發」事件,反映出中國民怨四起。

資深時事評論員唐靖遠表示:「這個人他可能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這種訪民,而是在直接地表達他對中共的一種憤怒,那麼整個中國大陸,它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個壓力鍋。沒有任何出路的這種情況之下,才會鋌而走險,做出這樣的舉動來。」

「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

此外,去年10月16日,剛剛發行一個多月的歷史書籍《崇禎:勤政的亡國君》,突然遭到中共當局下架。坊間流傳是由於封面上的一句「昏招連連步步錯,越是勤政越亡國」,讓習近平「對號入座」,認為該書是諷刺他與明朝的崇禎皇帝一樣,都是亡國之君。

崇禎最終在煤山自縊,當時攻入北京城,逼死崇禎的就是李自成。

(記者羅婷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4/205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