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未普:經濟學家周其仁重回中南海?我有幾個有趣的發現

作者:

沉寂許久的中國經濟學界,最近忽然熱鬧起來。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出現在習近平主持的濟南座談會上並演講,使海內外感到十分訝異。人們議論紛紛,有人為周其仁成為習近平的座上賓而搖頭嘆息,有的斷言他將重回中南海上書房行走,有的則猜測習近平真的要搞市場改革了。

在經濟學界,周其仁被稱之為市場派、自由派或言必稱科思的制度派學者,趙紫陽當政時,他和一些中青年經濟學家經常在中南海上書房行走,和現在經常出現在中南海的以溜須(意思:討好奉承)為主業的張維為們,非常不一樣。但是,沉寂已久的周其仁為甚麼會出現在習的座談會上?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習決定將在7月召開三中全會談改革,急需著名自由派經濟學家為他的改革搖旗吶喊,於是有人擔心周其仁會給習出謀劃策,毀了自己的名聲。

對此,我有幾個有趣的發現。第一個發現,新華社的相關報導絕口未提周其仁。周其仁在習近平的這個座談會上有個10分鐘的發言,題目是「增強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這個題目只是重複了2017年和2018年的熱門話題,而他發言的內容是甚麼,不得而知,官媒沒有披露。官媒為甚麼沒有披露?想必周的講話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如果官媒可以拿周的講話做文章,官媒一定會這麼做。新華社的文章「風正好揚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並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紀實」,提了好幾位演講者的名字和他們演講提要,而對周其仁隻字未提。

第二個發現,周其仁對自己參會一事似乎很淡定,不像外界的反應,有人憤怒有人激動。一些海外媒體和自媒體想要就參會一事專訪周其仁,而明鏡追擊的岳戈先生得到一個簡單的回應。周說,「改革靠冷的時候堅持,熱一陣就過去,沒有甚麼益處。所以,咱們別趁熱而上為好」。幾乎可以肯定,此時的周其仁仍然是冷靜的、愛惜羽毛的周其仁。

第三個發現,周其仁的改革邏輯和習近平的改革邏輯,其實很不一樣。胡舒立和她的《財新》近日趁機貼出周其仁的舊文「既然改革這麼難,乾脆不改了行不行?」周其仁警告說,如果改革改了一半不再改,「大的麻煩在後面。」他還提到「制度失敗」說,在一個變化很快的社會,改革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為,把對他人與社會無甚損害的法外活動,儘可能地納入法內框架。否則,越來越多的人另起爐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敗。

周其仁早在2013年出版的著作《改革的邏輯》中就預見到,改革之所以難,利益集團的阻撓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套體系是依據不容置喙的理論自上而下設計出來的,很僵化。稍不注意,改革就會碰上「大詞彙」,折舊改不動了。這就是說,改革的最大難題其實就是來自體制本身,體制用「大詞彙」大理論保護自己,因而僵化僵硬,碰不得動不得。

這套僵化僵硬的體系透過習近平在座談會上的講話,表現得淋漓盡致。習說,改革「要堅持守正創新,改革無論怎麼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同時要敢於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按照習近平的意思,不管改甚麼,黨的領導絕不能削弱,馬克思主義絕不能不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絕不能走歪,人民民主專政絕不能放棄。如此這般的「四個堅持」,改革怎麼改下去?

習近平的改革邏輯是四個堅持的邏輯,而周其仁的改革邏輯是以市場為中心的邏輯,難怪新華社在報導中隻字不提周。《金融時報》趙健的文章「周其仁參會與改革的新邏輯」中稱,周的報告主題就是建議通過降低制度成本來提升人民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本質上就是繼續沿著市場化改革的道路前行。

顯然,周其仁這次出現在習近平的座談會上,並不能說明他將重回中南海上書房行走,除非實施真正的改革,而習近平的「四個堅持」根本不可能搞真的市場改革。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未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30/206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