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小米SU7「倒灌」保時捷! 銷量大跌 中國經銷商「逼宮」德國總部

作者:

今年保時捷中國銷量大跌,純電車型賣不動,導致經銷商虧本賣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汽車博主「孫少軍09」近期透露,今年保時捷中國銷量大跌,純電車型賣不動,導致經銷商虧本賣車。目前經銷商以停止進車為武器,要求保時捷總部給予補貼、更換高管。針對「逼宮」傳聞,保時捷官方尚未做出回應。

根據陸媒《阿爾法工廠》今(28)日的報導,保時捷在中國的銷售情況相當不樂觀。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保時捷全球銷量為32萬221輛,同比增長3%,但中國市場總交付量為7萬9,283輛,同比下滑了15%,是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場。

2024年一季報指出,保時捷的全球銷量和營收均呈現下滑態勢,其中中國市場銷量降幅近25%,這無疑給保時捷帶來了巨大的業績壓力。在這種背景下,保時捷中國與經銷商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

雖然中國新能源市場較為火熱,但保時捷旗下的新能源車產品僅有 Taycan有一定存在感。Taycan車型2023年在中國市場銷量為4,151輛,占全球市場總銷量10%,對保時捷中國整體的銷量提升並沒起到多大作用。

到了2024年,小米 SU7因酷似保時捷 Taycan的外觀設計引發熱議,被網友戲稱為「米時捷」、「保時米」,部分網友甚至聲稱,小米就是在走保時捷的路,讓保時捷無路可走。

小米 SU7因酷似保時捷 Taycan的外觀設計引發熱議。圖:翻攝自南方都市報

另外近期消息稱,小米 SU7銷量頻頻創紀錄,而 Taycan今年3月銷量暴跌72.6%至130輛,前3月銷量僅293輛,同比暴跌77.3%。

面對銷售困境,保時捷選擇採取壓庫策略。所謂壓庫是指汽車廠商為了達成銷售目標,將大量車輛強制分配給經銷商,讓經銷商承擔超出其實際銷售能力的庫存壓力。壓庫會導致經銷商面臨諸多問題,例如資金占用、倉儲成本增加、價格風險、經營壓力增大等。

自媒體人孫少軍分析,壓1台保時捷相當於壓大眾豐田5到8台,資金成本非常巨大,對4S店來說是龐大負擔。

保時捷中國經銷商採取集體行動,向德國總部表達強烈不滿,這背後反映出雙方因銷量大跌、純電車市場遇冷而引發的深刻矛盾。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頭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8/206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