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城投公司陷融資困境 轉型國企發境外債

作者:

中國各地城投公司紛紛轉型「國企」,並通過發行「高收益」類境外債券的方式來融資,業內人士指此類債券暴雷風險高。圖為一位工人正在清洗北京中央商務區一棟辦公大樓的外牆及窗戶。

被外界視為中共地方政府隱形債務主要載體的城投公司,為了緩解融資困境而紛紛轉型「國企」,再以國企名義發行境外債來籌集資金。為吸引投資者,這些債券許諾的收益率動輒高達兩位數。業內人士警告,此類債券暴雷風險很高。

據《南方周末》報導,今年以來,中國各地的城投公司,紛紛透過收購、合併、成立新公司或改名等方式轉型為產業類國企。原因是各地城投公司近年來融資越來越艱難,轉型為產業類國企就可避開「城投」身份,在公開市場融資。近期,各地城投公司轉型的步伐正在加快。

報導援引商業查詢平台天眼查的數據指出,從2024年1月1日至5月20日,中國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國企中,名字或業務涉及產業投資、產業發展的企業就有75家。

有部分城投是通過更名的形式,直接轉型為「產業類國企」的。例如:2024年1月,百色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更名,新名稱為百色城市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任職於山東一家城投公司的張彬(化名)受訪時向陸媒透露,新成立的產業類公司通常會由國資控股,與城投平台之間沒有股權關係,但還是由城投公司負責實際營運。

不過城投公司想轉為產業型國企,在資質方面需要符合官方規定的一些條款要求,包括產業類國企的城投非經營性資產(城建類資產)占總資產比重不超過30%等。部分城投企業於是透過收購上市公司、合併上市公司資產、成立新公司等方式,以降低城建類資產比重。

如果城投公司的主營業務都是所謂「公益性資產」(主要是地方政府規劃的項目),也可以通過簽訂虛假合同等「隱秘變通」的方式讓它產生現金流。

此前,官方對境內發債設置了諸多限制,但中企發行一年期以下的境外債,無需向國家發改委申請備案登記,於是許多城投公司就發行364天的境外債券來繞開監管。

不過,今年以來,當局加強了對364天境外債的監管,迫使個城投公司再度另覓其它途徑融資。轉型「國企」對境外發行「高收益」的債券融資,就是目前一眾城投公司趨之若鶩的途徑。

中國大部分省份的地方政府目前都是「債務累累」。路透社今年1月8日的報導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各地方政府利用城投公司這一平台融資的總額,已經高達9萬億美元,構成了很大的金融風險。另一位消息人士則分析指出,現在城投公司發行的許多境外債券肯定是有風險的,「這些債券的收益率輕易就高達兩位數,這是不現實的」。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9/206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