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中年以前被體制放逐,其實是最大的幸運

一不小心「失足」,活出了自我。

各位好,今天跑各種手續,忙了一天,沒空寫正文了,難得跟大家聊聊天。

說實話,我這人最不愛幹的事情中,跑手續應該是名列榜首,因為當你為各種文牘、敲章、簽字來回奔波的時候,你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生命正在被毫無意義的事情所消磨。這可能也是我在疫情三年中覺得生活過得特別不痛快的主要原因。那三年,各地都把「手續主義」發揮到了極致,出門買個早點恨不得都得掃三四個二維碼。

而且隨便哪個保全都能伸手把你攔下,對著你問三個靈魂問題:健康碼?行程碼?xx小時核酸證明?

最噩夢的是,我在這三年中還主動辭了一個體制內的工作,時至今日,午夜夢回我還能夢見我一邊掃著各種碼,一邊在辦公樓里跑上跑下、來來回回,湊齊十幾個簽字讓單位放我走的那個場景。

天可憐見,那種狀態下我真的半點寫文章的心思都擠不出,所有精力都用來在腦子裡吐槽:人用手續給他人添麻煩,到底可以誇張到一個什麼程度。

可是最後,我依然以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的毅力把辭職手續辦下來了,收拾行李從辦公大樓里離開的時候,我心裡最開心的只有一件事——我以後終於不用把生命耗費在這些毫無意義的手續、會議和學習里了!我發現那些都是在浪費我的生命。

辭職當了「無業游民」之後,經常有人問我感受如何。我覺得最大的感受之一,大約就是我更喜歡看央視那一版《笑傲江湖》了。

記得零幾年這版《笑傲江湖》剛上映的時候,媒體上對其一片罵聲,都說李亞鵬演令狐沖演的不好,沒有呂頌賢版的出彩,沒有那種痞帥的感覺。可是也許是因為先入為主的童年濾鏡吧,在補了原著小說和呂版電視劇之後,我至今仍覺得,李亞鵬那一版的令狐沖,才真正演出了一點別的意義。

金庸筆下的武林俠客多如過江之鯽。可是若說令狐沖什麼特別之處,那就在於他是一個從體制內突圍的人。與金庸武俠的其他主角比起來,令狐衝出場的年齡是很大的,一出場就已經27歲了,這個年齡即便對晚熟的現代人來說,也是三觀已經基本定型,生活、事業也開始從打拼趨向穩定的年紀。而小說給令狐沖的出場設定也是樣一個感覺,小說一開始就一再強調了命運給他的既定前程,接掌華山派,迎娶岳靈珊、將來當個小君子劍等等。

這就像一個名校畢業的大學生,一畢業就進了大國企,熬到快三十,混了個中層幹部,出去一吹牛(甭管真的假的)也都說是領導賞識、前途有望,弄不好還有個談了挺久的未婚妻。

這種人,你說他再能放浪形骸,落拓不羈,他能放浪、落拓到哪裡去?

所以我不太贊成港版或台版電視劇中對令狐沖一出場就自帶尋釁滋事氣質的那種演繹。可能是因為港台社會即脫離了傳統儒家式的舊體制、也沒有遭遇新體制。他們無法理解令狐沖這種即將被體制化的人的那種糾結,小說一開篇就借他人之口寫令狐衝下山之後怎么喝酒闖禍。在我看來,這其實就是一個大齡年輕人,趁著自己最後一點青春勁兒,在即將被體制吞噬之前再瘋一把而已。有點像結婚前夜開的那種單身派對。

這也像四年前我起筆寫公眾號,實話實說,當時真的沒有想過為幹這個事兒砸了自己鐵飯碗,自己出來單幹之類的事情。我當時想的也是,趁著自己還算年輕,還寫的動率性而為的青春文章,就在這個一畝三分地上肆意的寫一把,別給即將老去的自己留遺憾。

不過《笑傲江湖》這本小說的戲劇性就在於,時代的玩笑不小心開到了令狐沖的身上。武林對於《辟邪劍譜》的爭奪即將開始,而令狐沖很不幸的成為了他師父的一個棄子,下山的那一圈放浪形骸則成為毀滅他的契機。一番機緣巧合之後,他突然發現,他居然因為自己放浪形骸,被體制放逐了。

這裡我覺得金庸先生玩了一個黑色幽默,武林打打殺殺,爭了半天的那本辟邪劍譜,到頭來居然只是一個當太監的名額,而且還是個「死太監」——「欲練此功,必先自宮」是什麼意思啊?其實自宮這個名詞最早大量出現在史書里,就是在小說所暗示的明代。

自明初開始,民間就開始出現實在活不下去,為了混口飯吃自我閹割到宮裡做太監的風俗。後來明庭為了禁絕這種現象,緩和社會矛盾,還專門下旨,說這種自宮者是沒資格進入宮廷的。可是越到明朝後期,自宮者反而越多。究其原因,除了社會越來越卷,大量的人確實沒活路之外,還有就是確實有自宮的人獲得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比如天啟皇帝時的九千歲魏忠賢,當初就是自閹走後門進宮的。堪稱現實版葵花寶典的練就者。

所以如果把《笑傲江湖》裡的武林比作明末的朝廷,其實是非常貼切的,君子劍(科舉正途)練得再好,劍宗氣宗的黨爭殺的再血雨腥風,不如自棄身下的那二兩肉,當太監來的方便快捷。所謂「武林稱雄,揮劍自宮。」暗喻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更深的隱喻其實是精神上的,想要在血雨腥風的江湖上混個名聲,最方便快捷的法門,其實是做個精神上的太監。

但這些江湖上的黑暗面,本來是年僅27歲的令狐沖無從看透的,命運最初給他的安排,本來應該是讓他在既定的「名門正派」階層天梯里攀爬,並在這個攀爬的過程中被溫水煮青蛙,一點點喪失掉自我,最終有一天,等到他像他師父岳不群一樣,攤開一張辟邪劍譜在自己面前,望著命運向他突然提出的「揮劍自宮」的要求,在割與不割之間做抉擇時,你其實是說不準他到底會不會去做一個死太監的。

可是令狐沖的幸運,就在於命運居然放逐了原本有「大好前程」的他。他從那個既定的軌道里脫軌了,而後他走上了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成為了一個他原先被耳提面命不要成為的人。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才逐漸發現自己之前視為正軌的那條道路其實反而是人生的歧途。太多師父原先教給他的清規戒律原本都是錯誤的,就像風清揚教他的獨孤九劍一樣,甩掉這些條條框框,聽從自己的本心與良知,肆意而為的活著,才是真正的正途。

我覺得小時候看過的央視版《笑傲江湖》,是唯一把這層意思拍出來的版本。李亞鵬演的那個令狐沖,是一個原本在自己不合身的「套子」里困頓愁苦,幾經掙扎,終於從套子中脫出,活的放肆灑脫的形象。

那個形象,和他演繹得故事,至少對我影響很深。很多年以後,當我也面臨這樣一個選擇,是違背本心,沿著既定的劇本繼續走下去,扮演生活已經給你定好的角色。還是放肆一把,活出真我的時候。我選擇了後者。

又過去了幾年,當我轉身回望,回顧這段過往的時候,我該說我越來越感謝那一次讓我自己也嚇了一跳的出走。

確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失去了很多,未來的前途也依然未卜。但一個人,像令狐沖一樣,在中年以前被體制放逐,其實是種難得的幸運——你確實失去了一個鐵飯碗,但你獲得了一次重新審視這個世界,鼓起勇氣按自己想的方式去活的機會。

而這種機會,終歸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我是懷著這樣的心情,結束了這一天熟悉而又早已謀生了的手續奔波的。此生我不知道能不能真如《笑傲江湖》那小說結尾一樣,終於「曲諧」。但我正越來越感謝那次自我放逐。讓我得以在這江湖上落拓載酒行,而不必在沿著某個既定道路持續攀爬到某個地位之後,當花費的沉默成本已經太高后,再去猶豫自己要不要捨棄良心、「揮刀自宮」。

有多少人,能有這份令狐沖的幸運呢?

那一天,他一不小心「失足」,居然活出了自我。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林中的維吉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31/206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