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為什麼現在的番茄越來越沒味

番茄

作為既屬於蔬菜

又屬於水果的跨界「明星」

兼有蔬菜與水果的營養特性

很多人都喜歡吃

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記憶中那種帶著沙瓤、口感酸甜、味美爆汁的番茄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看上去紅艷圓潤吃起來卻「寡淡無味」的現代番茄。是我們的口味變得太挑剔了?還是番茄「變心」了?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

為什麼現在的番茄沒有味兒了?

哪些因素會影響番茄的味道?

購買番茄要注意哪些方面?

2012年6月,刊登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的一項研究揭露,番茄之所以越來越沒味道,是因為「基因變異」。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為了使番茄色澤均勻,當今長達幾十年的新的栽培方式「摧毀」了一種能提高番茄含糖量的基因——SlGLK2,它能增加葉綠體的形成。

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專屬部位,能夠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轉化成糖等養分儲存起來。野生番茄的頂部總有綠色存在,就是因為頂部的SlGLK2基因還在努力地幫助葉綠體轉化儲存糖分。

為什麼現在的番茄越來越沒味

所以野生番茄即便是綠紅相間,但是吃起來細膩飽滿,酸甜多汁,讓人回味。而人工選育的番茄SlGLK2基因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本來由7個腺嘌呤構成的片段現在只剩下了6個。

研究人員嘗試著將完整的SlGLK2基因拷貝進去,結果發現,種植成熟後的番茄其葡萄糖和果糖總量都增加了40%,而且番茄紅素含量也顯著增加。

所以這樣的番茄吃起來自然就更酸甜可口,營養更多更有益健康。既然發現了選育缺陷,那麼科學家再把缺失的SlGLK2基因修補完整再培育不就能找回番茄原來的味道了嗎?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影響番茄風味的還有其他因素。

其他影響因素

除了基因,一系列的自然因素(如土壤、陽光、降水等)和人為因素(如採摘、貯存、運輸等)也在影響著番茄的味道。

早在1960年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決定番茄是否好吃的主要因素是甜度、酸度以及二者之間的平衡。而這些因素跟品種、成熟程度和產量都有關係。

一株苗上長的番茄越多越大,此苗上番茄的甜度就會降低。現在的番茄都是「碩果纍纍」,付出的代價也就是糖含量的下降。

除了糖和酸,硬度對番茄的口感也很重要。番茄的最佳狀態是顏色已經達到了番茄完全成熟時的顏色,而質地還依然堅挺。實際上,當番茄顏色達到完全成熟時色度的20%時,糖和酸已經達到很好的平衡點。

但這時其他的風味物質還有繼續改善的空間,這些風味物質含量雖然不多,但也影響著番茄的口感。比如,對番茄風味影響最直接的香葉醛 (geranial) 。

它是一種非環單萜醇類化合物,存在於玫瑰油、馬丁香油和香茅油中,有溫和、香甜的玫瑰花氣息,常用作香料。

糖和酸含量相同的番茄,香葉醛含量高的會顯得「更甜」、「更好吃」一些。而檢測結果顯示:跟那些「好吃的」番茄相比,超市買來的番茄中香葉醛等風味物質的含量確實比較低。

在現代農業產品供應中,從採摘到貨架、到餐桌的時間比較長,對於蔬菜保存時間的要求就比較高。如果為了運輸,還未成熟就已採摘,則可能影響澱粉到糖類的轉化以及風味物質的合成等過程,番茄的口感自然就不會好。

番茄的顏色達到20%成熟之後,即便是採摘下來,也還是會繼續成熟。不過採摘之後不能再合成糖,此後的成熟過程主要是顏色與硬度的變化,以及風味物質的合成。

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是既有的風味物質揮發散失,另一方面又有新的風味物質合成,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到番茄的口感。

總的來說,產量為主、先期採摘、長時間存放運輸等多種因素,都讓番茄的口感受到了影響,也讓我們很難找回童年的味道。

如何挑選番茄

如今,市面上有些番茄顏色非常鮮艷,很容易買到催熟的番茄。北京軍區總醫院臨床營養配餐師於仁文表示:催熟的番茄可能含有番茄鹼,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干擾作用。

自然成熟的番茄,番茄鹼含量很低,甚至完全沒有。挑選番茄時可以注意以下3點:

1、看顏色

自然成熟的番茄,紅色中透有白沙點,果蒂部分有些綠色,而催熟的整個果實都是紅色。自然成熟的情況下,顏色越紅,番茄紅素含量越高。

有數據顯示,黃色品種的番茄中,每百克僅含0.3毫克番茄紅素,而紅色品種一般能達到2~3毫克,最高可達20毫克。

2、看形狀

選擇外形圓潤、形狀均勻的番茄。催熟的番茄外觀不夠圓潤,有些還會奇形怪狀。此外,表皮有青斑或黃斑的番茄也不要選。

3、捏一捏

番茄的成熟標誌是捏起來較軟,購買時可以輕捏或輕按,一般皮薄有彈性,摸上去結實不鬆軟的最好。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科普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1/206172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