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莫迪篤定3度出任印度總理 製造業「超越中國」有3大阻礙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有望贏得第三個任期。(路透社

印度歷時44天和七個階段的大選落幕後結果即將揭曉,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有望贏得他的第三個任期。印度政府消息來源表示,莫迪就任後將推出一系列對企業和商家友善的改革措施,包括推出新規,讓企業更容易和輕鬆地招聘或解僱工人。

據美國之音3日報導,路透社引述兩位知情官員的話說,莫迪此舉就是要做大做強印度的製造業,使其能夠趕超中國的製造業。莫迪競選時就曾承諾要把印度改造成全球製造業的中心。知情人士表示,莫迪勝選後將比照最近對半導體和電動車廠商提供的優惠計劃,向印度國內的製造業提供補貼。

上述兩位官員表示,莫迪還計劃降低國內製造產品進口關鍵零部件的關稅,因為這些關稅讓印度製造的成本大幅上升。路透社曾分別聯絡莫迪的辦公室和印度的勞工部和財政部尋求對此事的評論,但是沒有收到任何回應。

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第18屆選舉的投票階段已經於6月1日結束。而選舉站出口民調顯示,莫迪領導的保守派執政聯盟有可能在4日宣布結果的大選中大獲全勝。

莫迪爭取連任的最大訴求之一就是承諾持續的經濟發展。他把印度描述為希望將中國供應鏈分散到世界其他地區的跨國公司的替代選擇。

印度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一個主要經濟體,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印度辦公室前主任喬什.費爾曼(Josh Felman)向路透社表示,印度的經濟中既有蒸蒸日上的高科技產業,也包含就業機會正在流失的老式經濟行業。路透社引述費爾曼的話說:「製造業能提供就業,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工作。」

路透社在報導中指出,印度成功將蘋果和谷歌這樣的美國大公司引進到印度,但是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印度身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大國,製造業產出在全球的占比仍不到3%,遠遠不及中國的24%。

路透社看到的印度政府的一分內部檔案指出,印度政府計劃在2030年將印度製造業產出在全球的占比提升到5%,並在2047年將這一占比提升到10%。不過檔案並沒有提供這一計劃任何相關的細節。

路透社就此採訪了15位人士,其中包括官員、主要投資人代表、經濟學家和工會成員,向他們請教提升印度製造業實力的途徑與方法。

這些受訪者指出,印度存在三個阻礙其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的重大障礙:過於嚴苛的勞工法律、徵用土地手續繁雜的挑戰、以及僵硬而又低效的關稅制度。

不過路透社根據一系列實例指出,莫迪政府正在借鑑中國過去幾十年積累的經驗和作法,正在尋求逐一克服這三大障礙的改革措施。

另據日經中文網報導,印度政府5月31日發表的2023年度(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8.2%。印度政府事先預測的增長率為7.6%。由於製造業等表現強勁,2023年度增長率超過2022年度(7%)。

2023年10月至12月印度GDP創出了超過市場預期的8%的增長率。2024年1月至3月放緩至7.8%,但仍維持高水平。按產業部門觀察2023年度增長率(按粗附加值計算,GVA),製造業和建築業均增長了9.9%。

在人口增加等背景下,預計印度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印度儲備銀行(央行)預測2024年度的增長率為7%。

印度央行在5月30日發布的報告中就2023年度指出,「儘管面臨全球經濟低迷和逆風,但印度經濟穩步擴張」。印度的個人消費放緩,政府的基礎設施支出成為內需的火車頭。

印度的實際GDP在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度出現了5.8%的負成長,2021年度由於比較基數較低等原因而上升到9.7%。

在人口增加等背景下,預計內需將持續擴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稱,從2025年的名義GDP來看,印度將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4位。

另一方面,在印度,政府未完全掌握的「非正式部門」在勞動力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很高。部分人士對GDP等經濟統計的準確性提出了質疑。

2014年上台的莫迪政府提出製造業振興政策「Make In India」等,顯示出重視經濟的姿態。另一方面,製造業在GDP中所占的比率不到20%,持續低於莫迪政府定為目標的25%。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4/206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