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裴毅然:識讀美國捐助

作者:

作者裴毅然原為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該校人文學院副院長兼任新聞系主任,因為發表批評時政的文章遭受迫害,流亡美國。作者以其自身經歷講述美國學術界幫助外國受迫害的文人學者的故事。在美國期間裴毅然曾擔任過獨立中文筆會的會長。

2017年4月10日筆者攜妻倉皇離滬,撰〈出中國記〉(港刊《爭鳴》2017年8月號),月底從一位此前來美的學長處得到連結:國際教育組織—拯救學者基金(IIE-SRF)。一番緊張準備(整理材料、核對英譯),再求得黎安友、潘鳴嘯、裴敏欣幾位中外學者薦函,6月初網遞資助申請。次日,即得IIE-SRF熱情復函,說我就是他們尋找的資助對象。不久,告知獲批可能性很大。

IIE-SRF(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Scholar Rescue Fund),2002年創立,專門慈助全球受威脅學者。截止2022年6月,共資助千餘學者。優先考慮——

①博士或本領域最高學位,高等教育機構擁有教學或研究經驗。

②有既定研究成果發表記錄。

③卓越的學術成就或前景。

④在本國或居住國面臨威脅、或最近逃離。

⑤有利於其本國或東道國學術團體。[①]

9月15日通知申請獲准,並為我謀求配套資助。既由配套單位管理慈金,亦為受捐人提供就業機會,配套單位也可節省部分雇金,兼顧三方,很成熟的慈捐模式。

10月6日IIE-SRF告知:提供$2.5萬/年(附贈夫婦一年醫保),並向新澤西羅格斯大學(RutgersUniversity)東亞系推薦。11月7日,我赴羅格斯大學東亞系面談,系主任向該校孔子學院推薦。不久,因我來自資助政庇者的IIE-SRF,中共政府出資的孔子學院拒絕。

IAS

正十分懊喪,12月15日IIE-SRF女職員來函:找到配套單位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獲聘該院歷史所2018年訪問學者(配套$5萬/年),加上IIE-ERF的$2.5萬,共$7.5萬。她函中:「你會高興得跳起來!」真的,來美後第二次跳起來(第一次8月初EB-1A人才移民獲批)。

9月已購屋普林斯頓地區,可依傍普大東亞圖書館(對我很重要)。房產仲介領著看環境時,特意帶我夫婦參觀IAS:「能在裡面有一張桌子都不得了!」沒想到,三個月後我有一間寬敞的辦公室!裴敏欣(並非親戚)很為我高興:「那是全美最好的研究機構!明年推掉一切雜務,專心你的研究!」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Princeton),愛因斯坦躲避納粹來美後一直在該院(1933~1955)。該院四個所:歷史所、社會科學所;數學所、自然科學所。歷史、數學各為文理兩科地基,分斤最重。方勵之曾入IAS一年。IAS宗旨:為學者提供摒除一切干擾的資助,以完成他們想要進行的研究。2018年,我完成在上海就開始的研著《赤難史證——大饑荒成因》(37萬字),詳細考證1959~1961年中國餓死4000餘萬人的赤色烈難,2019年台灣秀威出版,黎安友先生序。

IAS由猶太百貨商人伯格兄妹1930年捐建。為回報新澤西居民,兄妹倆原希望捐一所醫院,經教育家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1866~1959)勸說,最後選擇在普林斯頓大學附近成立研究院。弗萊克斯納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第一所研究性大學),IAS首任院長,立院理念:一所純理論研究柏拉圖式學院。IAS不授予學位,所有成員都是博士學位研究人員(極個別例外),得各路基金會及受益者不斷捐贈,2021年IAS擁資近$7億。

此後,我還得到IIE-SRF第二年度資助,配套單位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所,資助總額大致相當第一年度,再完成國內已開始的另一研著《這是為什麼?——「右」難及成因》(43萬字),2022年台灣秀威出版,錢理群先生序。

捐助理念

推助研究者完成他們的科研項目,深刻理解人類社會前進的「發電機」,相當先進的捐助理念,向全球流亡學者及中青年學子輸送「及時雨」。

最近,讀到美國鋼鐵大王、慈業之父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的〈論財富〉:

賺錢需要多大本領,花錢也需要多大本領。

濟世救人之舉主要應考慮如何幫助那些能自助者……或給那些有抱負的人以資助使之能成功。

造福社會的最佳方式就是向社會提供一個促進人們上進的切實階梯。

只有讓那些有思想而且認真的人掌握財富,並為大眾利益逐年運用財富,才稱得上一種得當的處理剩餘財富的方式。[②]

知難行易,認識精深是行為到位的前提。人家上個世紀初就有如此這般的理念了,這才會有1930年的IAS,才會有全美各式各樣資助學子學者的基金會,從而凝成強健的研創後勁。人才第一,也落實到如何用錢。錢能砸得准砸中要害,後面撐挺的當然是先進的捐助理念。太低太淺了,怎能站得高看得遠?撒出去的錢又如何高能高效?

結語

會花錢的前提是得有錢,殖富第一。歐美自由經濟保護私產,即保護第一生產力——社會成員的殖富積極性,然後再引導如何捐錢,次序正確。國際共運原點即謬,一出站就離軌偏行,只盯住現有財富,只知均產分財,不知終端的分配緊緊栓系始端的生產,還沒錢就惦著分錢,先殺下蛋母雞(資產階級),大亂甲乙。無產階級只能政治「解放」,經濟繼續捱窮,還拉上陪客——前資產階級。中國三年大饑荒至少四千萬無產階級「徹底解放」——餓死。[③]

文化差距是中美最本質的豁差。港台亦無此類捐助流亡學者的私立機構。中國大陸富豪更是只知炫富,哪能達到卡耐基一個世紀前的認識:

花錢也需要大本領!要讓有思想的人掌握財富!

2024-5-22 Princeton

注釋:

[①]https://www.scholarrescuefund.org/applicants/eligibility-criteria/

[②]安德魯·卡耐基:〈論財富〉。常冬為編:《美國檔案》,中國城市出版社(北京)1998年,第447頁、第452~453頁。

[③]裴毅然:《赤難史證——大饑荒成因》,秀威資訊公司(台北)2019年,第356~358頁。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5/206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