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微軟蘋果和Nvidia市值總和超過中國股市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三家美國科技巨頭微軟、蘋果和Nvidia(英偉達,台譯輝達)的市值總和約9.2萬億美元,超過中國大陸股市(不含港股)9萬億美元的市值。

2024年6月5日,英偉達總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超過蘋果,僅次於微軟位居世界第2位。圖:2024年2月18日,NVIDIA台灣分公司。(宋碧龍/大紀元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三家美國科技巨頭微軟、蘋果和Nvidia(英偉達,台譯輝達)的市值總和約9.2萬億美元,超過中國大陸股市(不含港股)9萬億美元的市值。

6月5日,英偉達總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超過蘋果,僅次於微軟位居世界第2位。英偉達是歷史上第3家總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的企業,也成為第一家達到這一水平的計算機晶片公司。

2023年5月,英偉達總市值首次在半導體企業中突破1萬億美元,2024年2月又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增長速度十分驚人。《日經新聞》報導,英國調查公司Omdia介紹,2023年,在數據中心使用的AI晶片領域,英偉達擁有約8成市占率。

蘋果今年的表現並不強勁,主要因為中國市場對iPhone需求降溫,以及蘋果還面臨歐盟20億美元罰款的壓力。然而,據彭博報導,iPhone在中國實現反彈,出貨量增長52%。該公司股價5月以來累計上漲近13%,有望創出2022年7月以來最大月度漲幅。

彭博社報導,J Bell投資總監魯斯‧莫德(Russ Mould)表示:「由於微軟、蘋果和英偉達強大的競爭地位、豐厚的利潤率和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尋求動能和增長的投資者將樂於信任它們。」

莫德表示:「這裡的危險在於將可靠性誤認為安全性,同樣,如果預期很高,但發生意外情況,可能會導致股價下跌。」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持續疲軟,中國股市不再是國際資金爭相投入的市場。在過去三年時間,中國股價跌了逾一半,企業利潤依然疲軟。房地產不景氣仍在拖累國內需求,與此同時,生產者價格下跌正在擠壓製造商的利潤率。

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的數據,分析師們已將納入MSCI中國指數的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預期下調7%,儘管某些行業(如網際網路公司)的利潤預期被上調。

《華爾街日報》5月10日報導,雖然中國股票在過去一個月里出現反彈,但投資者卻因為曇花一現的初期漲勢受傷。低廉的股票估值和資金流動的勢頭可能會支撐中國股市上漲一段時間,但要實現更加可持續的反彈,還需要企業利潤恢復增長。

周四(6月6日),A股全天震盪走低,三大指數均收跌。截至收盤,上證綜合指數跌0.54%,收於3048.79點,深證成分指數跌0.57%,收於9340.01點,創業板指數(價格)跌0.71%,收於1820.45點,中國A50期貨指數截稿前漲0.26%,報12524點。全市場超4800隻個股下跌,近150股跌停,上漲個股僅500餘只,占比不到10%。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7/206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