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風光無限的張維為,2012年回國前,只不過是一所「野雞大學」的「代課老師」而已。
約12年前發表的一篇短文,雖隻字未提「張維為」,卻把這位現任「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揭了個老底朝天。
原文引用如下:
「舉例來說,在日內瓦有個著名的「高等國際問題研究院」,成立於1927年,培養過聯合國安南秘書長這樣的頂級人才。但在日內瓦周邊的一個小鎮上也有個「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但瑞士高教體制中並無這樣一個學院。
調查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個典型的私立野雞學校,既無資質認證,又無政府教育部門資助,2003年才建,只有幾個正規教師,且學費高得驚人。國人對此不了解,往往與前者相混淆,國內媒體還有把它稱為「日內瓦外交學院」的,實在令人噴飯。」(來自相藍欣,《文摘報》)
作者相藍欣是誰?
相藍欣是誰?我原本也不清楚。
我去日內瓦高等國際問題研究院(GENEVA GRADUATE INSTITUE)的官網搜索了下。
確認他曾是這所學校的教授。
文章發表時,相教授正在復旦任教。
圖片來源:Geneva Graduate Institute
相藍欣教授說的是誰?
說的正是「張維為」。雖然沒有指名道姓。
為何如此確定,原因有二。
其一,學校
張維為回國時頂著的就是文中這所日內瓦國際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GENEVA SHCOOL OF DIPLOMACY AND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著名教授」頭銜。
圖片來源:該校官網
這個學校的校徽居然有隻狡猾的狐狸🦊,哈哈....
這所學校的「關於我們」寫有這麼一句話:
「我們成立於2003年,最初只有11名學生。」
TheGenevaSchoolofDiplomacy&InternationalRelationswasfoundedin2003. GSDopeneditsdoorswith11students.
和相藍欣教授文中所述確實契合。
這所學校和相教授任教的日內瓦高等國際問題研究院對比,是典型的「李鬼」。
值得玩味的是,張維為近年已不用這個「野雞學校」的頭銜,一來已有復旦大學的光環,二來是怕被人再揭老底吧。
其二,短文發表於2012年,而張維為正是2012年回國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2012年確實是個特殊的年份,53歲的張維為「老驥伏櫪」,終於等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當時我還是上海社科院邀請前來參會的客人,但2012年我從國外正式回到母校復旦大學任特聘教授。」(來自張維為,《回憶與思考:中國學走向世界》)
而此時,相藍欣教教授也在復旦任職。
估計相教授很疑惑,日內瓦這么小的地方,怎麼就突然就冒出一個「著名院校」「著名教授」「張維為」。
同樣都回復旦任教,之前沒有耳聞,不應該啊。
有趣的是,其實相藍欣教授和張維為同屬1977年恢復高考後,復旦大學招錄的第一批大學生。
圖片來源:網絡
只不過相教授讀的是國際政治系,後來一直從事國際關係的研究,而張維為讀的是外語系,後來一直做翻譯。
做翻譯的張維為後來居上,豈不怪哉???
相藍欣教授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我不是相教授,我只能猜測。
往高尚了說,去偽存真是每一個學者最起碼的素養。
海外學術界混不下去,「野雞學校」任職的,回國搖身一變,就成復旦大學「特聘教授」,豈不讓復旦大學丟人現眼,貽笑大方???
如果其他人也複製這種套路,讓盡心盡職搞研究,搞學術,搞教學的其他學者們怎麼想???
都去找終南捷徑???
往粗俗了講,你要是清華畢業,在一所公司任職,同一個崗位,又招聘進一個藍翔職校的,薪資待遇說不準比你還高。
這你能受得了???
相教授當時雖然發表了文章,但礙於風骨和情面,沒有指明道姓,確也情理之中。
但我不一樣,我不是什麼學者,也沒什麼風骨。
我就是要揭你張維為老底!!!
【留個問題】
即使是個野雞大學,張維為在那兒真如網上所列是個教授(professor)麼?還是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