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利用出席上合組織峰會的機會再次聚首,重申「多極世界」,被指旨在深化對抗西方聯盟。習近平更明確地表示:「我們要團結起來,抵制外來干涉。」不過,西方觀察人士注意到,在大談中俄友誼無上限的同時,中國趁俄羅斯陷入烏克蘭戰爭泥潭之際,加緊蠶食俄羅斯在中亞的傳統勢力範圍。
法新社評論說,中亞這塊地盤頗受覬覦。俄羅斯和中國團結一致反對西方,但在中亞仍是競爭對手,中亞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碳氫化合物,對歐亞之間的貨物運輸至關重要。由於曾同屬蘇聯,莫斯科在中亞擁有歷史性的影響力,但北京在中亞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而西方國家在中亞也擁有重大利益。
上海合作組織的優先事項之一仍然是深化成員國之間的經濟聯繫,並發展經中亞連接中國與歐洲的大型物流項目。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大國對這一地區的興趣更加濃厚,莫斯科試圖維持其對中亞國家的傳統影響力,而中亞國家目前正通過大型經濟項目「一帶一路」與中國牢牢地聯繫在一起,以哈薩克斯坦為首的中亞是習近平十多年前啟動的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一帶一路」項目的重要一環。
中國對中亞的影響力首先是在經濟層面滲入,習近平將在上合峰會結束後訪問塔吉克斯坦,美國國務院最近估計,塔吉克斯坦99%以上的外國投資來自中國。
華爾街日報在題為「中俄『無上限』友誼在俄羅斯後院變為『亦敵亦友』」的報導中指出,普京近日抵達烏茲別克,該國首都林蔭大道高懸這位俄羅斯總統的頭像。但在這些海報的背後,烏茲別克的大街小巷比亞迪、吉利等中國品牌的汽車越來越多,而俄羅斯汽車的數量越來越少。
該報分析,兩個專制大國因聯手對抗西方正處於歷史上關係最熱絡的時期,宣稱中俄友誼「無上限」,但在被俄羅斯視為後院的中亞,這種友誼與中國的全球雄心發生牴觸。中國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速蠶食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而依賴中國維持戰爭機器運轉的俄羅斯,默許了中國在中亞的做法。
中國對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大,其投資正在從俄羅斯分走該地區的年輕勞動力,2023年,約有130萬烏茲別克人在俄羅斯工作,低於前一年的145萬人。這一人數減少的原因很複雜,但專家認為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的投資產生了替代就業選擇。另外,一條由中國投資的鐵路有望繞過俄羅斯領土,將該地區與歐洲連接起來。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正幫助其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無法完全在中亞取代俄羅斯的作用,俄語仍然是通用語言,當地人對俄羅斯的好感程度仍高於中國,但有跡象表明,中國正在向新一代中亞精英滲透。
紐約時報則分析說,俄羅斯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防衛行動,以制衡該地區似乎不可阻擋地向中國傾斜的趨勢。在西方的制裁下,普京嚴重依賴中國來維持經濟和軍工生產,多年來,他的政府已經開始接受北京與中亞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日益密切的聯繫。俄羅斯和中國經濟實力之間的巨大差距使克里姆林宮無法在中亞地區展開直接競爭。
該報援引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亞歷山大·加布耶夫分析說,俄羅斯和中國在中亞不僅是競爭關係。它們也經常合作,因為它們認為,在該地區保持與西方軍隊很少合作或從不合作的穩定政權,符合它們的共同利益。「他們認為,地區穩定的基礎是世俗的、非穆斯林的專制政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在國內實行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