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紛亂,中國時事評論人陸青表示,現在民間的雜音已經回到10年前的高分貝,而且編段子嘲諷時政的專業程度,堪比台灣當年綜藝型的政論節目「全民最大黨」;他說,中國民眾現在對國保或警察開出「喝茶單」,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恐懼,有些甚至「老油條」了起來,可是,這些對社會不滿的感受,要轉化成下一次大規模的群眾運動,還需等待時機。
四通橋事件孤勇者引領出潮流
中國民間不滿當局的情緒持續升高,近日在湖南更有青年在天橋上懸掛布條,重現北京四通橋事件的「罷免習近平」標語。
中國時事評論人陸青指出,從2022年10月四通橋事件發生後,這一年多來,中國社會瀰漫悲觀和絕望的情緒,而且年輕人的自殺率上升,不過,整個社會的反抗行為多屬零星個案,並未形成「孤勇者的潮流」,所以短期內較難出現大規模的社會運動。
陸青分析,「四通橋勇士」彭立發能成為符號性的人物,引領出「孤勇者的潮流」,催生白紙運動,主要是因為時機點在疫情封控期間,而且事發地在北京,彭立發的行動猶如在北京扔出一顆炸彈,威力驚人;但時過境遷,最近即使有人在湖南天橋上重現四通橋事件標語,已難以引起中國社會全民的共鳴,未來如果有人想再次創造「孤勇者的潮流」,可能要以經濟面為訴求。
陸青:『(原音)時機點的問題,然後現在的封控已經結束了,大眾的情緒基本上平復了,就是這種情緒的堆積,更多的已經變成了民生性質的東西,就是說他的這個口號,不要封控要自由啊、要選票啊,那個時候的情緒已經過了,現在我覺得下一次出事的可能性,是因為通貨膨脹的經濟原因導致的一個經濟性訴求的口號,而不是封控原因的口號。』
現在的中國年輕世代「很敢講」,也讓民間的雜音分貝數,高到已經重返10年前的情景。(AI生成圖)
中國年輕世代罵政府能力已不輸台灣人
他觀察,現在的中國民眾,變成擅長於對時政冷嘲熱諷,尤其90後的一代都具備「翻牆」能力,可以得知很多國際消息,在信息的掌握上不閉塞,因此,年輕人其實很敢講,也讓民間的雜音分貝數,高到已經重返10年前的情景。
陸青:『(原音)正話反說呀、指桑罵槐呀,或者就公開的直接說的那種聲音,那種分貝比已經回到了2013年、14年,或者是12年左右了,但是12年、13年,它更多的是以一個比較好的質量的這種文章評論和訴求的表達,這個13年、14年的這種情況;那現在10年之後,它是以陰陽怪氣、含沙射影,然後以這種指桑罵槐、編段子,用這樣的方式,來抵制或表達對主串流媒體話語體系的反諷。』
他說,其實從微信或抖音上,處處能見到中國年輕世代調侃政府的專業程度。陸青:『(原音)看看大陸的抖音或者那一些短視頻,你就能看到那種編的段子,有些段子其實在我們看來,都已經接近於台灣的「全民最大黨」,對有一些社會現象的調侃了。』
「喝茶」喝到變「老油條」群眾運動尚待時機
陸青談到,現在民眾被國保或警察請去喝茶的頻率愈來愈高,出單量不低,因為反抗的言論和個別的反抗行為確實變多,也正因太多人有相同遭遇,已經知道整個請喝茶的過程,所以不會再像以前那麼恐懼,因而會持續在網上發聲,甚至會笑問對方,生平喝過幾次茶?「喝太少」還會被嫌資淺,一整個變「老油條」。
陸青:『(原音)最多的還是網上發牢騷,然後朋友圈裡邊轉一些海外來的一些消息,包括轉彭立發的消息,因為這種情況的話,大家都對這個風險有一個評估了,人家轉,我跟著轉,其實沒有多大個了不起,大不了警察約我去喝個茶;如果網上說,今天我說了彭立發的事情被警察弄去喝茶了,大家都說恐怖啊,會不會影響你孩子以後高考怎麼樣,可能強化這種恐怖的氣氛。但你說我今天發了彭立發的帖子,就喝茶了,而且我前天就喝茶了,我都喝了兩次茶了,你喝茶你還是個新人、還是個菜鳥,我35年前、1989年就開始喝茶了,真的如果有這樣的一個網絡氛圍的話,就是這種「破窗效應」就出來了。』
陸青說,雖然中國人民對生活的不滿,水位明顯在升高,但人們的心態目前僅止於「我不想活了」,還沒到「我活不下去,臨死也要進行政治訴求抗爭」的念頭,所以,想要將這情緒不滿的水位擴展成「河流」,還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