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王叔是個「肉食黨」,而且尤其喜歡豬肉。最近朋友老李要來家裡做客,王叔就特地去菜市場買了最新鮮的豬肉,做了一桌好菜。可是餐桌上,老李其他菜都吃了,唯獨沒有碰豬肉。
王叔見此景有些不悅,飯局結束後,王叔還是忍不住說出了心中的疑惑:「是我炒的豬肉不好吃嗎?」
老李連忙擺手,「不是不是,不過是早前看過文章,說中國癌症高發與吃太多豬肉有關係,所以現在我都很少吃豬肉了。」
王叔不解,「吃豬肉和癌症有啥關係?你看我吃了那麼多年豬肉,還不是健康得很。」
豬肉是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之一,而且豬肉的烹飪方式多種多樣,深受大眾喜歡。但現在網上卻流傳著「癌症高發和豬肉吃太多有關」的言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中國癌症高發,是豬肉吃多了?
現代人生活條件變好了,雖然物質豐富,但中國人對豬肉的熱情仍舊不減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2017年全球範圍內豬肉的消費量達到11103.4萬噸,而中國的豬肉消費量達到5487萬噸,占比49.6%。也就是說,中國人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豬。
另外,美國農業部所提供的數據指出,2018年全球範圍內豬肉消費量為112584千噸,而中國則達到56115千噸,占比50%,是名副其實的豬肉消費大國。
而在2015年,世衛組織宣布將豬肉等紅肉歸入「2A類致癌物」,此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熱議。研究人員發現紅肉飽和脂肪酸要比白肉高,過量食用會增加肥胖、結直腸癌和全因死亡的風險。
這樣看來,中國癌症新發病例之所以高居不下,是吃太多豬肉惹的禍?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紅肉致癌只是對實驗動物有充分數據,但對人類致癌的證據有限。換言之,人類食用紅肉可能會致癌,而並非絕對致癌。
其次,世衛組織提出紅肉屬於2A類致癌物,並不是說紅肉完全不可食用,只是建議大家不要過多食用。
最後,我們在生活中仍可適量食用豬肉等紅肉,這是均衡膳食的要求。而癌症的發生是環境、遺傳、不良習慣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大家不必因為豬肉等紅肉是2A類致癌物而因噎廢食。
二、豬肉選購指南:這7種豬肉,肉攤老闆自己都不吃
對於吃這一件事,中國人是認真的,清炒涼拌紅燒燉煮,總有辦法讓豬肉做得美味可口,但是要注意的是,專家建議這7種豬肉還是少吃為妙。
1.摸起來黏手的豬肉
豬肉變質後會滋生大量微生物,且微生物代謝物會讓豬肉表皮發黏性。
2.表面無光澤的豬肉
表面呈現灰色或暗紅色,切面深褐色或安徽的,表皮脂肪呈淡綠色且有污穢,這多半是不新鮮的豬肉。新鮮的豬肉應該是淡粉色或淡紅色,表皮肥肉是有光澤感的白色。
3.肥肉層太薄的豬肉
含瘦肉精的豬肉皮下肥肉層偏薄,肌肉纖維也較疏,雖然外表鮮亮,但不建議購買。
4.按壓無彈性的豬肉
儲存過久的豬肉其蛋白質脂肪會被分解,肌纖維被破壞後,豬肉也會失去彈性。
5.毛根發紅的豬肉
豬毛顏色發紅說明是病豬,健康豬的毛根是白淨的。
6.有異味的豬肉
新鮮豬肉帶有肉類鮮香氣味,而帶有腐臭味的豬肉多是腐敗變質的。
7.來路不明的豬肉
來路不明與未經檢驗的豬肉很可能是病豬肉,不宜購買和食用。
來自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的雲無心博士提醒大家,一定要到正規豬肉售賣點,如超市、鮮肉店、農貿市場等購買豬肉,這些豬肉是經過檢驗檢疫才被允許上市銷售的。
目前市面上的豬肉主要分為熱鮮肉和排酸肉,像常溫下銷售的多為熱鮮肉,而冰櫃銷售的則為排酸肉。從安全性和風味口感來說,排酸肉會優於熱鮮肉。
三、專家提醒:豬的3個部位,儘量少吃
豬身上的部位眾多,中國人總能將它們做出不同花樣,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生物科技博士劉晶晶表示,豬身上的三個部位,最好不要多吃。
①腎上腺:豬腎臟前方的「小腰子」,誤食可引起噁心、頭暈頭脹、心慌等急性中毒症狀。
②淋巴結:分布在豬的全身,也叫花子肉,為豬病變轉移為明顯的地方,因而病菌和毒素含量最高,誤食容易患上傳染病。
③甲狀腺:豬氣管喉頭前下方的「栗子肉」,誤食可引起心慌氣短、頭痛耳鳴、心律失常、腹痛腹瀉等不適。
豬肉等紅肉的確被世衛組織歸類為2A類致癌物,但也僅說明豬肉有致癌的可能性。並且世衛組織的本意並不是讓大家完全戒掉豬肉,而是要適量吃。
畢竟豬肉等紅肉還是有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我們日常的飲食更應該注重均衡營養,切莫因噎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