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走不出苦難的民族
接連發表了《溫故知新:俄羅斯歷史上的三個精神源頭》、《俄羅斯:那厚重的沉鬱與憂傷》、《疆域帝國、市場帝國與科技帝國》、《兩個脫節:歷史給人們的一段教訓》、《無論戰後是何結局,那都是一片麻煩的土地》,共五篇。
有人問:孫老師,最近為什麼對俄羅斯這麼感興趣?我說,是在學習俄羅斯的歷史。其實,同時也是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民族為什麼無法從苦難中走出?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而俄羅斯似乎就是一個走不出苦難的民族。
俄羅斯的領土面積為1707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5億。儘管其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屬於苦寒之地的西伯利亞,從農耕的角度說,那裡的大部分地區既不適合耕種也不適合放牧,但從現代的眼光看,那裡蘊藏著豐富的資源。
而就整個俄羅斯而言,其資源之豐富,更是到了令人髮指、天理不容的地步。俄羅斯現在蘊藏的各種資源,占到全世界總量的21%,不少資源的儲量獨占世界鰲頭。
有人說,這是一個只要守住國土就什麼都不缺的國度。
但豐富的自然資源,似乎並沒有給這裡的人們帶來與之相稱的生活。專橫的權力與殘暴的統治,形成的是一種壓抑與令人窒息的氛圍;革命與動盪,循環往復地蹂躪著這塊土地;接連不斷的內外戰爭,更是不時將人們拋向血腥和死亡。哪怕是在帝國的高光時刻,帶來的也只是統治者的驕橫跋扈,而不是民眾的安居樂業。苦難,似乎成為一種民族的宿命。
在歷史上,哪怕出現一絲轉機的希望,接著的,仍是熟悉的輪迴。
咀嚼苦難與走不出的過去
其實,我們許多人對俄羅斯文化的感受,都是來自於對俄羅斯文學作品的閱讀。
而在閱讀俄羅斯文學的時候,時常會覺得內心的最深處被觸動了一下。那是對苦難的咀嚼。所以,俄羅斯的文學,就如同列賓那幅著名的《伏爾加河的縴夫》,沉悶而壓抑。哪怕是歡樂的場面,也會讓你感受到一絲憂傷。一句話,俄羅斯文學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是寫出了苦難。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俄羅斯這個民族的文學,從不是誕生於愉快的創造衝動,而是誕生於人和人民的苦難及其災難深重的命運,誕生於拯救全人類的思考。"
列寧曾經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但問題是,如果不能從過去中走出,也就無法走向未來。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曾有過苦難的過去,關鍵是能不能從苦難中走出。
所以這裡盛行如杜金那樣的形形色色的民族主義。他們沉湎於對帝國強盛的憑弔,寄希望於對未來虛幻的想像,就是不能著眼於實實在在的現在。
一位網友曾經在我文章後面留言:維京人早就不搶了,改做高科技了;拜占庭早就消失了,分崩離析成若干個小國安居樂業了;蒙古在火器面前已收起了他們的彎刀專心放羊了。。。。。。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或是經歷了種種的苦難,或是經歷了從輝煌到衰敗的失落,但俄羅斯這個民族似乎很難從陰霾走向陽光。甚至看不到他們對陽光的渴望。
有人可能會說,那就應該忘記過去嗎?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小視頻:博主問一位具有碩士學位的女孩,過去你們和美國鬥得那麼慘烈,現在兩國的關係這麼親密,你們在歷史教科書里是如何評價老美的?她告訴我說,教科書是這麼教育他們的,先輩為獨立和解放付出了很多,這是要永遠被記住的,但是鬥爭是以前的事情,不應該讓現在的人還沉浸在仇恨里,我們要朝前看,要發展要合作。這是最最重要的。
大家可能猜到了,這位女孩是個越南人。越南是一個屢受戰爭蹂躪的國家。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建立一種自洽的邏輯:既要使歷史得到應有的尊重,又要使現實的選擇更加合理。
怨恨與不安全感
在當今的世界上,俄羅斯可以說是最強調建立緩衝區的國家,無論是在沙俄時代還是在蘇聯或今天的俄羅斯時代,都為此而不懈地努力。在歐洲方向,緩衝區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在高加索方向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喬治亞;在中亞方向,則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5個小國。這次入侵烏克蘭,所謂建立緩衝區也是其理由之一。
其原因,俄羅斯是一個很缺乏安全感的國家。
那世界上這麼多的國家,為什麼獨獨俄羅斯這麼缺乏安全感?有人說,這是因為俄羅斯的地盤太大,又沒有戰略屏障。於是,就只能不斷向外擴張,不斷地建立緩衝區。所謂緩衝區,就是在雙方交戰時,可以選擇在緩衝區打,儘量避免戰火波及到本土。
這種說法,實際上是似是而非的。在當今的世界上,當然不是不存在安全問題,比如烏克蘭的安全問題就是實實在在的。但對於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至少在喪權辱國或亡國滅種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安全問題,已經根本不是問題。你不招惹別人,別人哪敢來招惹你。
以這次對烏克蘭的入侵來說,其理由之一是所謂北約東擴。但我們都知道,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連馬克龍都說,北約已經處於腦死亡狀態。是一個接近腦死亡的組織形成了東擴的威脅?有人說,北約東擴難道不是一個事實嗎?是事實,但原因是什麼?是有意通過東擴去威脅俄羅斯,還是那些東歐小國基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在尋找保護傘?在美國的周邊,北有加拿大、南有墨西哥,為什麼他們不覺得有安全問題?
其實,俄羅斯的所謂安全感問題是另有原因的。
什麼原因?就是對周圍世界的敵對意識。這種敵對意識既可能是來自意識形態的對壘,也可能是由歷史的怨恨而生發。執著於過去,帶來的必然是失落、怨恨、敵對與不安全感,是一種總是有人要加害於朕的心理。但對安全感的追求,最後的結果是,是創造了更強的不安全感。